农产品连年遭遇滞销病 丰收越多损失越重(2)
破题:农民“滞销之急”谁来解?
近年来,为了破解农民遇到的“滞销之急”,政府部门多是以紧急联系客商、发文疏通流通渠道等应急措施救燃眉之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市长街头推销、挂牌成立“西瓜办”等“奇招”。
就在近期,四川剑阁县因养殖企业土鸡滞销,资金链断裂,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每人被要求买20只鸡,不论大小每只60元。合计1200元的任务,从年终绩效工资中一次性扣除。这种以行政手段“摊派”滞销农产品的做法也遭到舆论质疑。
“面对农产品滞销,政府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发端于市场的问题,要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要做的是‘服务’角色,而不是‘命令’角色。”李义平说。
李义平表示,有些地方盲目集中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在没有细致分析市场的情况下,鼓励甚至强迫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供给过剩,这些都是行政干预农产品产销的负面案例。
“在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政府应该通过搭建供销信息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引导农户和市场对接。”李义平称。
专家分析,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发布,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人口结构“老与小”居多,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就需要政府更多的服务。
此外,可通过税收、保险等政策,以及更多的简政放权措施“清障”,以减少农产品产销中间环节,在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上保证种植户利益,这亦是政府需要作为之处。
从长远来看,舆论对于农产品滞销怪圈的“问诊把脉”中,尽快将当前小农经济整合成市场化的企业经济、产业经济,增强抗风险能力,似乎已成破题的“治本”之道。但是,通过摆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这还需要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