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显示 收起

手机偷流量事件再曝光 新华社追问猫腻在哪里?(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各种APP蜂拥上市,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愉悦的同时,也频频出现各种消费陷阱。一般情况下,黑手都是装在手机上的恶意应用软件。除了部分用户自主安装的软件偷流量之外,一些用不着却卸载不了的手机预装软件、恶意软件等,常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运行,既有可能偷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又有可能偷消费者的流量、坑消费者的钱。

对于偷流量的“沉默窃贼”,消费者或是忍气吞声,将窃贼软件卸载了事,或是四处投诉到处碰壁最终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涉案金额较小,或消费者耗不起时间。事实上,这种偷流量、偷信息的“沉默窃贼”,对消费者利益损害面大,实施者有可能获利不菲,亟待引起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

当前,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各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设定手机软件的技术标准和门槛,堵塞恶意软件进入手机的通道,推动清除霸王条款,解决手机预装软件无法自由卸载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软件应用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重罚一起,让偷流量的“沉默窃贼”付出沉重代价。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