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从待价而沽到少人问津 证券分析师过剩时代(2)

过剩的产能

证券公司研究所一年出具的研究报告有10万份以上,若每天读10份以上,就需要花三十年时间

相比于暂时的市场困难,真正的挑战可能来源于产能的严重过剩。

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证券公司研究所出具的研究报告,一年有10万份以上。有人开玩笑,每天读10份以上,读完一年研究出的报告大概要花三十年时间。

以卖方业务为主的券商现在有50多家,几乎每家都拥有庞大的研究队伍。其中申万研究所拥有330余人,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超过200多人、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国金证券等公司研究所的人员规模也超过一百人。

“目前一家上规模的公募基金,服务的卖方研究所十几个甚至更多。”有分析师讲述自己在深圳相关机构进行路演服务时所遇到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已经是行业比较资深的分析师,但仍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表示,“经常的情况是,我去对方机构路演,投资经理就派个实习生来听听了事。有好几次,我来路演,都是一两个人的听众,但我还是坚持路演完毕。”

而基金等机构则对络绎不绝的卖方分析师路演也颇多不满。“很多现在的卖方研究员根本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市,整天写报告推荐这个行业,推荐买入那个股票,你们究竟知不知道什么是熊市?什么是控制仓位?什么是合理估值?”一家买方机构负责人不满地表示。

2011年初,一家券商研究所曾高调挖角明星分析师,研究所所长也自信满满地表示:“研究是最容易快速出成绩的券商业务,只要我们肯砸钱,挖来几个明星分析师,马上可以拉出一支研究队伍,研究品牌在1至2年便可以风生水起。”但而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已悄然退出卖方研究业务。

尽管如此,“新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过剩的格局,他们依然在奋不顾身地加入这个行业。由于行业薪酬竞争力看起来比较强,一些相关企业的资深行业人士纷纷加入卖方分析师行列,而研究所和买方也比较喜欢这样有行业经验的人士。此外,新进来的名校毕业生,也不会太弱。“我刚听说现在有券商都在招收国外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或者美国门萨会员这样的‘海龟’。”上述分析师感叹到。

而就在大券商研究部门遇到尴尬之时,中小券商才开始发力入场。今年,珠三角券商中就有两家小券商准备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研究所。其中一家券商表示,争取建立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研究所,人数在60人以上。这些新进机构的参与,无疑会让券商研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这个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新一届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又将到来。“去年我为了拉票,在深圳专门呆了半个月。”一位长期驻扎在北京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虽然不知道到底拉票起不起作用,但起码求个心理安慰。今年也会再次去各个城市拜票。事实上,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平时报告和服务的质量。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直言:“熊市来临,时方初冬,证券研究行业产能过剩,此时考虑由实业转行研,需要勇气和魄力,宜三思慎断。”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