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空窗期一年753家企业排队 股民不惧重启冲击(2)
“IPO重启在增加供给的同时,新股定价是否会显著低于或高于目前二级市场可比标的的估值水平,是未来需要持续跟踪的问题。”信达澳银基金经理钱翔表示,对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筛选真正的成长股,赚取其业绩成长带来的收益。
面对目前IPO长期停滞的状态,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基金经理纷纷呼吁,从目前经济大局和决策层经济政策来看,IPO尽早开闸是越来越迫切的事情。兴业全球基金基金经理钱敏伟表示,虽然提高直接融资的政策已提了多年,却一直迈不开步,银行体系在中国越来越庞大,占据了绝大多数金融资产,金融风险也已蓄积到不得不防的地步,这与IPO多年来时停时开,时有梗阻状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IPO的发展,直接融资很难有本质的提高。
自从去年10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两家企业IPO申请之后,至今再没有企业通过审核,“空窗期”已满一年。券商、基金公司以及投资者期待IPO重启的愿望与日俱增。
“在想你的365天里,纪念IPO暂停一周年。”近日,一条微博上的留言道出了券商投行人士的心声。
IPO暂停已经一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IPO暂停时间有可能成为A股史上最长的一次。
“原以为IPO最多暂停半年,后来一拖再拖,到现在都已经一年了,不少同行都跳槽了,还有人干脆辞职‘充电’去了。我觉得最迟明年年初应该有转机,不然都坚持不下去了。”券商投行人士胡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近几个月来,关于IPO开闸的风声不绝于耳,先是预期6月底开闸,后来又有消息称会推迟至7月中旬开闸,8月份、9月份市场关于IPO开闸的传言也未断。虽然传言一波接着一波,而IPO开闸始终未见实质性动作。
不仅如此,A股IPO一直暂停,让港股IPO重新活跃起来。近日有消息称,香港中资投行急挖人才加快申报IPO,希望从德银、瑞银、高盛等外资投行寻觅有中国内地背景及华尔街工作经验的人才。
从去年年底到目前,券商投行业务一直惨淡经营。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IPO暂停、经纪业务萎靡,券商三季度业绩报告依然相当难看。
平安证券券商研究员表示,三季度IPO仍然没有开闸,券商投行业务包括增发和配股在内的股权融资仅为835亿元,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40%;包括公司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的核心债券发行了961亿元,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46%。
此前发布的券商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券商投行承销与保荐业务出现了巨额亏损。
一向倚重投行业务的广发证券今年受IPO暂停影响巨大,成为投行业务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受新股停发影响,公司股权融资项目数量和规模同比下降,同时债券承销业绩也逊于去年。今年上半年,广发银行投行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7.5亿元锐减至1.68亿元,同比减少77.61%。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上半年数据,在上半年行业经营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情况下,114家证券公司实现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65.54亿元,同比下滑26.43%。
而在IPO形势仍不明朗的背景下,券商一致将眼光转投债券业务。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今年74家券商共承销债券项目738单,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达8244亿元。
券商:快坚持不下去了
投行人士透露,不少同行都跳槽了,还有人“充电”去了
投资者:不惧IPO重启短暂冲击
“应该尽快重启IPO,虽然在IPO重启初期会对市场的资金流向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A股市场需要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才能整体上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李女士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IPO重启也期待已久。
随着IPO关闭时间越来越长,何时重启等问题也成为市场所关注的大事,上周末,记者来到证券公司营业厅现场采访了投资者对于IPO重启的看法。
“IPO肯定会重启,但是什么时间重启,还应该由监管层根据接下来资本市场的总体走势情况而定,重启是早晚的事儿。我们的市场不能只有目前的这些企业,在IPO闸门关闭的情况下,一些优质企业被拒之门外,有很多企业都在等待全新的发展机会,闸门的关闭已经影响到企业原有的发展规划,这对企业的发展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就在记者与李女士交谈的过程中,旁边一位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对,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IPO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肯定不行,这就好比学校培养学生一样,我们不仅需要让现有的学生不断成长,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加入进来。”李女士对这位先生提出的看法也表示赞同。
“是啊,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能停滞不前,那样就成为‘一潭死水’了,应该让市场流动起来,形成‘活水’,这样投资者才可以从中挑选更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而不符合市场发展的上市公司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淘汰。现在,A股市场就急需要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不过,在IPO重启之后,监管层需要加强对投机行为的监管,以此来保证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位先生进一步对IPO重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IPO重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如果一个市场长时间没有新的上市公司进入,一级市场没有变化,那么市场的活力则会越来越差,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总体发展看,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应该共同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