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中俄边贸探营: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2)

正在变化的边贸生意

位于绥芬河市山城路52号的青云市场,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不仅是绥芬河市最大的对外贸易市场,同时也是中国陆路边境上面积最大、营业额最多、知名度最高的民贸商场。

摊主赵大婶便是其中做边贸生意的一员,被问及为何对顾客反应激烈,火气渐消的赵大婶说,那名俄罗斯妇女希望10元钱买4个圣诞装饰球而不是3个。

“现在来绥芬河购物的俄罗斯人精打细算,一点点讲价,让人特别心烦。”赵大婶说,“有钱人都直接在俄罗斯境内购物了,因为什么中国货都有。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把货带到俄罗斯境内批发零售,甚至在俄罗斯直接投资建厂,生产销售一条龙。”

有同感的不止赵大婶一人,就在她的摊位对面,卖打火机、电吹风等日用品的摊主孟令启同样有这样的感受。

“俄罗斯人特别会讲价,比中国人还会讲价。绥芬河最好的时候有30多万人,现在不到10万人。最好的光景,单木材加工厂就有上千个。但生意不好的话,绥芬河物价高,外地人待不长,现在几乎没人来了。”孟令启说。

青云市场经理韩照勇则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在青云市场合同摊位约1000个,从业人数在2000人~3000人。

上世纪90年代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毕业,就开始做俄罗斯边贸生意,绥芬河中国国际旅行社业务经理卢继军则目睹了过去20多年中俄边贸发生的变化。

卢继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真的是兄弟般的感情。但后来,由于中国商品流入,特别是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商品,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和中国商品的形象。

卢继军还记得,刚毕业来到绥芬河时,整个地方只有一栋2层小楼,而现在,绥芬河高楼林立,多层高楼已不稀奇。

“没有俄罗斯,双边不开放,就没有绥芬河今天的发展。”卢继军说,除了国家鼓励边贸的发展政策倾斜外,俄罗斯游客与商人来到绥芬河,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利益和效益。

韩照勇表示,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国内物资极度匮乏,中国商人只要出口,就能赚钱;之后到了1995年左右,大量中国商品涌入,同时俄罗斯国内经济调整,俄罗斯人生活略有恢复,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也提高了对品牌的要求。

“中国大量假货冒牌货让中国商品声誉下降,影响了市场秩序规范,也存在价格过高的情况。”韩照勇说。

韩照勇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云市场现在已经围绕青云市场形成了包括海天、旭升、鑫海等商场组成的对俄商贸圈。而青云市场的业主也从最初一个摊位,到一个门面,再到今天,最远的已穿过俄罗斯进入中东欧国家。

“过去几年,平均每年青云市场会有300~400位成功的商人。表面是一个青云市场的摊位,无形的是青云人的‘走出去’。”韩照勇说。

而就在今年1月8日,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在给市人大做的报告中,用了8个“一去不复返了”来形容目前绥芬河市边贸的处境。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报告中,赵连钧说,经过到俄考察,与俄专家交流,征询市内外一些企业的体会和意见后,大家的共识是:“与俄罗斯做生意几倍、十几倍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低劣产品与服务都有俄罗斯买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俄罗斯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消费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另外5个“不复返”则是:“俄罗斯不加限制和政策调整就任由原字号产品出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知法不守法、靠金钱开路和关系就能打通关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靠一己之力打天下,靠感觉和勇猛去投资,而不是靠专业团队和科学决策就能生根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投资和贸易在俄罗斯独树一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绥芬河采购和通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也是如此,赵连钧指出,中俄商贸正向着“法治”、“优质”、“互惠互利”和“公开竞争”方向发展,“聪明的办法就是放弃幻想,扪心自省,练好内功。”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