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一吨盐从600元到6000元 盐业六次改革无疾而终(3)

盐业改革多年无明显进展

盐改课题组称专营易导致效率低,易滋生腐败。

事实上,关于盐业的改革,早已启动,只是进展不大。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盐改调研已经展开,且于2002年形成草案。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撤销,改革搁浅。

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制定盐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盐改工作再度遭遇搁浅。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的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意见稿提出,从2010开始,安排两年过渡期,全面放开盐业市场。第一步,允许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由生产企业与现有省市盐业公司自由竞争。第二步,放开盐业公司以外的流通企业进入盐业行业。

同样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炮轰”中盐集团称,“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改革应该加速推进,要破解国企垄断经营。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强烈地反对这场改革。”

据媒体报道,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曾公开表示,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董志华曾任中盐集团董事长。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也告诉记者,关于取消食盐专营的讨论持续多年。但迟迟未出现的原因,一个是对食盐安全性的考虑,另外就是利益既得者的阻挠。

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的统计,世界上碘盐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有30多个。其中,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专营专卖体制。

在2011年4月,盐改课题组提出,食盐专营体制改革是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课题组认为,食盐加碘不等于食盐专营。专营这种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导致经营效率较低、垄断滋生腐败、产销矛盾突出等问题,食盐专营代价高昂。

课题组建议用3到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三步走”战略进行改革。第一步,用1到2年进行结构调整。第二步,特许经营,用1到2年培育新的销售主体,包括取消食盐产销计划、市场化采购、食盐经销采用招投标制等。第三步,在特许经营到期后,食盐市场自然放开,全部食盐定点企业可自由销售其合格产品,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质检、工商、卫生)各司其职,做好碘盐质量监管和碘盐覆盖率监测。

据业内人士透露,明年,盐业公司可能会与盐业协会合并,形成新的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监督企业。

对于盐改及专营制度放开,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黄伟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称,食盐的市场性开放是一个趋势。

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行业会议上也讲到,十多年来,关于盐业体制改革被国家提到多次。中盐协会在盐业内部提出了“专营下的市场化运作”想法,致力于推动行业内部改革。201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盐的体制改革,并已经通过。2014年将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但是目前,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并未公布具体的改革计划或时间表。记者就此事联系中盐相关负责人,但多次致电均无人接听。

■相关

盐业六次改革“无疾而终”

(来源: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讲话)

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去年的全国盐业多种经营交流会上说到,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个方案。“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

第一个方案:经贸委盐办提出●因国家经贸委撤销,方案暂停

第二个方案:发改委盐办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三个方案:国家审计署提出●无果,原因未知

第四个方案: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五个方案:发改委经贸流通司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六个方案: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无果,原因未知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