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青海油田无偿收回油井 多位投资人对此表示不满(2)

5亿多投资要打水漂

多位投资人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因为青海油田给出的收购价格太低,亚美公司拿到该区块后自己并没有开发几口井,从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亚美公司几易老板,他们又以原油生产劳务联合承包的名义将区域内1000多个井位以20至80万元不等的价格转卖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进行开发,开发资金全部由这些投资人承担,亚美公司收取油价10%的管理费,扣除税费后,真正的投资人仅能拿到每吨830元的回报。

“投资一口油井需要资金220多万元,运气不好的打不出油立马投资打水漂儿,运气好的打出来油也是惨淡经营。”一位花200万元从亚美公司手里买了4个井位又花近700万元打了3口油井的投资人向记者倒苦水,“随着油位下降、出油量递减、维修费用大幅提高,现在一口油井一年亏损就近20万元。”

多位投资人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他们多次向青海油田反映情况,要求提高油价,边远公司和青海油田的领导也曾允诺将原来的劳务承包合同改为合作开发合同,提供油价并将合同期限延长至2029年。2014年4月,边远公司与亚美公司和新注册的茫崖涯美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亚美公司将与边远公司签订的小梁山原油生产劳务承包合同转让给了茫崖涯美公司。今年1月初他们才得知,1月4日,边远公司与茫崖涯美公司在未征得他们这些实际投资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了《小梁山油田原油生产井劳务承包合同》。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这份合同的主要内容是:边远公司将他们这些实际投资人投资开发的共计199口油井承包给茫崖涯美公司,承包期一年,自2015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承包到期后油田所有不动产“无条件归油田公司所有”。

“这一纸合同意味着,我们40多位投资人这几年投资开发的199口油井和已投资而未开发的井位,今年年底后将全部无偿归青海油田,我们投入的5亿多元的血汗钱将化为乌有,这让我们感到心寒和恐怖,我们实在无法接受。”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人对青海油田的这一做法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不满。

3月11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一家宾馆见到了刘得新和伍则坚、孙江等十几位从外地过来的投资人,他们在等着其他投资人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准备一起前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讨说法”。

来自福建的伍则坚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1月,他花600多万元买了3口井,到3月份开始作业时发现井坏了,不出油,他又重新打,花了五六百万元,总共投资1000多万元到手的3口油井出油量太低,一天一口井才吨把、两吨,“我们几个亿的投资,青海油田不能一纸合同就给弄没了!”

青海油田不知情吗

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投资人肖桂清,2009年3月,通过朋友介绍,花了600万元从亚美公司买了20口井位,后来又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了5口井。“由于油价低,出油量减少,运营成本增高,最近几年每年都赔钱,这些投资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一块集资的,因为赔钱,我都已经连续几年不敢回老家了。”

肖桂清对记者说:“按照亚美公司与边远公司签订的合同要求,所有的投资应该由亚美公司承担,而我们只是出劳务,跟打工一样,挣劳务费,可实际上,亚美公司没有按合同去做,而是招商引资,让我们这些投资人来投资打井,出一吨油才给我们800多元劳务费。”

“我们又出钱投资,又出劳务,得到的收益只是劳务费。有农民工自己掏钱给人家建楼还出力,却只挣劳务费的吗?我们投资人认为合同本身就不合理。”刘得新对记者说,他们多次向边远公司和青海油田反映油价太低,要求涨价,都被拒绝。

3月5日,青海油田企业法规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价格问题,合同中有约定,既然合同是有约定,就按合同。”他认为,刘德新等人“他们从来没有跟青海油田签过合同、协议,跟我们没有任何法律关系,他们进来时没有跟我们办手续,亏了找我们,这不公平。”

关于亚美公司向刘得新等实际投资人转包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去年5月之前,他们不掌握这种情况,合同约定不准转包、分包,去年有些问题出来后下去调研才发现了有转包、分包的现象。

亚美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建森3月12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则明确表示:“我们的运营模式青海油田是知道的,青海油田还鼓励我们尽快打井,尽快开发。”

投资人肖桂清也对记者说:“亚美公司当初这样做,青海油田是知道的,是默许的,现在说不知道我们投资人的身份,是想推卸责任。”

“你们怎么能证明青海油田是知道的?”记者问。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