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外储连续4月流出背后:金融改革欲破人民币困境(2)

央行新闻发言人对此解释称,从外汇储备8月份单月变动情况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央行在外汇市场进行操作,向市场提供外汇流动性;二是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在8月份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三是8月份国际市场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上述金额从外汇储备中作了相应扣减。其中前两项外汇储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境内其他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一方面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也十分充裕。境内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加丰富,这是“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8月份较7月份确实增加了270亿美元。同期,企业和居民的购汇意愿大幅上升、而结汇意愿则快速下降。在货币贸易项下的,购汇意愿为58%,达到2012年初欧债危机缓释之后的最高值,而结汇意愿则创历史新低,仅为52%,较7月份下降5个百分点。此外,以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衡量的结汇意愿较7月份下降6个百分点至70%,以银行代客售汇占涉外外汇支付的比重衡量的购汇意愿较7月份增加3.6个百分点至79%。

但这组数据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外储流失存在一种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此消彼长的情况。而这也构成了人民币不会短期持续贬值的基础。

只是,如果这些企业和居民手中的外汇资产无法在国内产生效益,资本外流才会真正开始。所以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如何让持汇的企业和个人相信,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

从管理部门近期的频频动作中,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干预,政策上更多是“堵”而不是“疏”。9月初外汇局上海分局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银行代客售付汇业务监管。其中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将被加强监管,外汇局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