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人民币已具备国际货币基础 最终将成为强势货币(2)

姚余栋认为,通过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取得的种种进展,人民币已经从事实上成为一个国际货币。

8月11日新汇改后,外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巨大担忧,在分析人民币近年来面临的贬值压力时,连平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从汇率角度来看,导致境外的资本参与中国经济的成本加大,投资回报率明显收缩;同时,大的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变化。贸易顺差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动,而贸易顺差短期波动越大,在贬值的趋势下带来资本流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同时境内外的利差变化也在影响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预期。

但姚余栋认为,从中国实体经济来看,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较小的外债余额以及较大的贸易顺差等经济指标决定了人民币具有稳定的升值基础,最终仍将成为强势货币。

“沪美通”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张春在主旨发言中则提出,虽然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没有贬值基础,但短期内仍具有贬值压力。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走强,而目前人民币仍基本盯住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和居民开始加大国外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的比重,也给人民币带来一定贬值压力。但张春强调,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等问题,可以倒逼经济改革,有利于中国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纵观全球经济,姚余栋认为,全球流动性不足已经成为当下突出问题,“不排除全球经济将进入冰河时代”。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