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钢铁业全行业年巨亏百亿 将掀兼并重组潮(2)

危机:行业巨亏百亿元

尽管武钢集团官方否认了那份裁员6169人的清单,但钢铁行业大规模的停产却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年末至今年12月,中国钢铁停产产能达到6435万吨。

“这是从未经历过的。”钢铁业从业者王磊说,在他的记忆里,即使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也未有如此大规模的停产。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不仅销售不顺畅,钢材价格下滑非常严重,已经远远超过了钢厂成本“红线”所能承受的范围,经营持续恶化带来钢铁行业普遍亏损。如今,钢铁企业停产潮已经持续一年,而且停产规模越来越大。

10月以来,福建三钢、宣钢、成渝钒钛、包钢、首钢长治、新抚钢等钢厂相继以生产线检修方式变相停产。而河北唐山地区不少钢铁企业高炉直接停产。11月14日,唐山淞汀钢铁厂宣布停产,成为继山西海鑫之后第二个500万吨以上的停产钢厂。

临近年末,和很多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业内人士一样,王磊对于明年钢铁行业前景并不乐观,随着我国钢铁行业“黄金10年”的结束,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寒冬”,钢铁消费下降、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恶性竞争激烈、价格下跌、行业亏损严重。

“一吨钢亏将近200元,钢厂都在争相降价,情况日益恶化。”他对记者坦言,因为对后期市场悲观,一方面钢厂都在拼命压低库存,一方面也在通过价格竞争来销货,尽管今年以来铁矿石等原材料屡创新低,但并没有使企业转亏为盈,钢铁行业困境仍在持续发酵。

最新数据显示,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1月至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平均销售利润率-1.5%。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市场持续疲软,钢铁企业和用户资金都处于偏紧的状态,销售货款回笼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货款回笼的现金比例偏低,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状态。随着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越发显著。

“巨额亏损如此严重,还继续维持过高的产量一定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不但会引发钢铁行业的巨大风险,还会给其他相关行业带来风险。”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说。

对策:改革审批方式严格市场准入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尽管政府重拳出击,但是近十年调控钢铁业产能过剩却收效甚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个协会取得的内部资料显示,以钢铁行业为例,2003年产能近3亿吨,2012年产能已经突破1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钢铁产能已经接近12亿吨。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最新研究表明,预测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预测2016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48亿吨,同比减少2000万吨,同比下降3%。

“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说,他表示,必须看到,因为目前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往往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问题。另一方面,现在过剩的产能不仅仅是落后产能,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的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产能过剩政策调控无法根本解决的关键问题。

多位专家认为,化解矛盾的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联动,严控产能无序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现有产能,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尽快改变依靠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转向更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减少政府干预。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层次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以前依赖基础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朝着创新和科技方向转变,而像钢铁这样的基础性行业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但实际上,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未缓解,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并未改观,这造成了钢铁行业一直挣扎在亏损边缘的尴尬现状。从目前钢企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看,钢材需求已经接近饱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需求下降,加上银行不再续贷的压力,更多钢厂在后期恐怕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这也意味着,行业的洗牌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也会给钢铁行业后期的兼并重组创造更多机会。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