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解资金面之急 降息降准更趋谨慎(2)
无需担忧短期扰动
对于近期资金面迅速收紧的原因,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主要包括人民币持续贬值、外汇占款减少、节后资金流动需求较大、MLF到期、首批IPO即将重启、转债申购以及新券供给增加等多重因素。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加速贬值,资金外流的负面效应不断积累。EPFR数据显示,最近两周我国分别净流出资金9.6亿美元、1.6亿美元。市场预计即将公布的2015年12月外汇储备及其他跨境资金流动数据可能仍不乐观,有进一步刺激资本外流担忧的可能。
国信证券则认为,近期人民币贬值较快,居民换汇以及投机需求的确可能造成资金外流较多。但是考虑到人民币贬值从2015年11月份持续至今已有两月,而2015年年末资金面平稳异常,因此1月3日到期的2500亿6个月MLF仍未续作可能是周一资金面波澜的主要关注点。
中金公司进一步表示,短期资金偏收紧,一方面是由于节后资金集中到期,滚动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转债申购资金在途;但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大行融出急剧减少,从大行的角度出发,3日应有2500亿MLF到期,似乎截至4日收盘仍未有续作的消息;叠加银行柜台持续的换汇需求,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大行融出偏谨慎,导致资金面超预期紧张。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无需过度担忧资金面的短期波动。如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下,资金利率对外生冲击的敏感性减弱,资金利率上行不会趋势化或者常态化,短期扰动过后,资金面仍会归于平稳。央行春节前降准修复政策预期的概率在提升。
降准仍需等待
近两个月以来,我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宽松力度明显减弱,不仅降准降息预期落空,MLF、SLF等操作也在缩量,尽管昨日央行出手1300亿元逆回购维稳资金面,但总体来看,分析人士认为,整体货币政策操作和工具运用将更趋谨慎。短期来看,春节临近,市场资金价格波动恐会加大,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各类工具驰援流动性,但短期降准的概率不大,预计跨年资金面行情以稳定为主。
2016年货币政策的基调被定性为“稳健”,同时央行将部署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人民日报》1月4日则刊登重要文章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市场人士认为,政策声明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均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以维稳为主。
“市场对于年末降准的预期非常强烈,但依旧落空;我们认为,看似与流动性扩张的大环境向背的调整,或意在缓和债市杠杆的回升,核心反而意在引导实际利率的持续下行。”中泰证券认为,央行将通过流动性的控制,缓和债市的杠杆风险。
招商证券补充称,虽然从应对外汇占款下滑、稳定资金流动和补充基础货币的角度,降准预期无法排除。但对于央行而言,近期行为似乎再度回到了2015年上半年,整体货币政策操作和工具运用回归中性和稳健。“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与控制资金外流,央行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选择如果确实再度回归中性,当期的资金利率即属于合意的状态。”
展望2016年,大部分市场人士仍然认为,在宏观经济深度去杠杆背景下,货币政策将维持适度宽松,进一步降准仍有必要,不过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央行或将采取较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的频率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将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