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优衣库柳井正:打造“世界第一”服饰帝国(2)

福地中国市场

若时光回到十五年前,会发现,当时的柳井正就提出要做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所以到海外开店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中国是优衣库继英国之后在海外拓店的第二个国家,尽管在英国的失败还历历在目,但2002年中国第一家优衣库店铺,依然选择了9月在上海开张。

曾在优衣库中国初创团队担任要职的王岚(化名)回忆起他大学刚毕业就被日本最大的猎头公司告知,优衣库在中国需要招聘工作人员,即使不是相关专业,这家公司也愿意招收培养,只要应聘者有意愿和兴趣进入零售行业。令他印象深刻又十分感动的是,在进入优衣库之后,公司将这些年轻人的父母从全国各地接到上海,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目前是为什么样的公司工作。

“个子不高,和他的好朋友孙正义差不多,当然,应该要再高一些吧。对于服装行业非常精通,基本功扎实。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你穿多少号的西服。”他描述印象里的柳井正,“做事情有条理,对自己和下属都非常严格,他要求我们什么都要做,甚至扫地。”

不过,进入中国没多久,优衣库就陷入了当时所有的零售店家都遇到的问题:2003年的非典,让人们不愿意出门买东西。好在,事情总有转机。随着市场恢复正常,2006年开始,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后,H&M、C&A、GAP等也相继进入。

目前市场上的几个国际时尚品牌的零售模式几乎都是SPA模式,这也是将那些传统服饰公司击败的制胜法宝。而其中,优衣库则被认为是将这一商业模式运用得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SPA模式在1986年由美国的服饰巨头GAP最早提出来,柳井正的优衣库则将其发扬光大:包括原料采购、企划、设计、开发、生产、物流、销售、库存管理等在内,对于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的商业模式。

为了压低零售价,优衣库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其产品的生产地转移到了中国内地。而按照柳井正的说法,为了保证优衣库衣物的质量,必须使用日本的面料,加工环节则是放在人工成本更低的中国本土。一度,这家公司有90%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

这样的模式在日本如此传统的社会最初并不受肯定:和中国市场一样,按照服饰零售业的惯例,在零售商和生产厂家之间通常还有几个代理商或者批发商一起“瓜分”利润。

优衣库及其领导者柳井正,在日本国内也一度饱受抨击:“只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持续的通货紧缩导致的产物。一旦日本经济走出泥沼,作为‘廉价品’的代表,优衣库将无法在日本市场立足,必定会走向死亡。”、“优衣库将致国家破产”、“优衣库是消费文明的退化”等。

但固执的柳井正希望优衣库成为一个“打破社会现状”的企业,是“不走常规路线的异端”,这种固执,一如小时候面对别人叫其绰号时,他决不妥协地坚持唱反调的习惯。

近十年来,很多像优衣库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人们发现,服饰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不需要季度打折和节日促销,路过哪家店走进去,挑两件按照原价买下来也不觉得很肉痛。

一位承接优衣库订单的河南服饰厂老板认为,这些年来,优衣库的那些爆款单品将中国的一些大型服饰公司打得溃不成军,比如轻薄羽绒服。“随着气候的变暖以及暖气的普及,如今有多少人会穿那种厚重粗笨的羽绒服呢?”他表示,“他们的价格实在压太低。为什么能做到那么低?量大,一订就是10万件。此外,因为他们在全球多个国家有店,如果北半球的冬天结束了,他们可以将货物调到南半球去卖,而那里正好是冬天。”

在过去几年里,优衣库开始在中国走俏,开店速度在海外同类品牌中位居首位。截至2015年上半年度,海外优衣库门店超过700家,其中有六成在中国。优衣库中国大中华区CEO潘宁称,近三年,优衣库在中国内地每年的新店增长都超过80家。

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虽然有柳井正的雄心勃勃和全力把控,公司的经营也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