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陷入“无证经营”境地(2)

资质调整或成争议焦点

在前述沪上支付机构市场部负责人看来,机构牌照资质调整很可能是监管层内部争议的一大焦点。“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央行将根据支付公司具体情况进行牌照分项调整。”该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经过初次发牌至今的五年时间,支付行业已经由单一的业务形态,跨入了多元化业务时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迁,以及监管规则的不断完善,单一支付的业务模式已经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立足点,发展空间有限。

而从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大型支付机构来看,都在基于已有的支付业务优势,开始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叠加到消费场景之中。

“说白了,目前,支付牌照最有价值的三块牌照分别是移动支付、线下收单和互联网支付。因此,这三项资质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项的话,对持牌机构都是很大的打击。”该人士直言,“相比之下,像电话支付、预付费卡的发行与受理,就显得日渐式微。像电话支付基本被移动支付取代,而受到应用场景所限,预付费卡业务的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而且,目前,很多大型支付机构甚至开始主动调整业务形态,收缩战线,将支付业务聚焦到这三块最有价值的牌照上来。”

其中,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老牌领域,互联网支付一直都是各家最为看重的领地,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艾瑞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这个数字仍在逐年递增,虽然增幅放缓,但牌照的核心价值仍非同小可,乃兵家必争之牌照。

同样,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移动支付市场全年交易规模已逼近甚至超过互联网支付市场。

此外,线下收单牌照也是“香饽饽”,可以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大数据资源,在各类支付方式中,刷卡收单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该人士称,通过线下场景多元化的产业形态,构成了海量数据的维度和规模,更有利于对用户的行为、偏好、信用等综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画像,使服务与需求更好的进行匹配,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最核心的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定价能力。

“相对于流量集中的线上平台,线下场景在具备巨大体量的同时,也呈现高度分散的特征。如今,线下场景的结合,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巨头扎堆的新一轮游戏。”该人士如是说。

此外,陈小辉还强调,当前续展制采用所有机构均按同一期限续展的管理模式,其建议后续可以考虑采用差异化续展期限的管理模式,在综合评估、执法检查等方面表现良好的,给予较长的续展期,表现较差的,给予较短的续展期,以提升支付机构的整体水平。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