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人大校长: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是否过晚(3)

供给侧改革需要需求管理

第三个问题,既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有几个问题需要在理论和政策上进行考虑。第一个问题,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对待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管住需求、管好需求才能真正的推动有效的供给侧管理,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需要需求侧的政策,但是要协调好,协调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定的有效需求作为前提,最后经济增长还是要有需求拉动的,不能是无效的需求,必须是有效的需求,这种有效的需求靠创新驱动,形成有效的需求。

第二,需求和供给侧之间要结合好,需求在短期之内恐怕要适度的扩张,如果过度扩张的话,会从根本上瓦解供给侧结构性管理的效果,供给侧结构性管理关键指调结构,把那些不适应、低效率、缺乏竞争力的产业淘汰掉,这个时候市场的需求一定要控制好,如果市场需求在这个时候膨胀起来,破铜烂铁都可以卖掉,我为什么要调结构?这就会加剧产能过剩、加剧经济泡沫化,所以一定要对经济有适当的管控。

一方面要有高质量的需求来支持供给侧增长,一方面要适度把经济增长控制好,这就是长期和短期。短期来说,都是过日子,我现在先给把经济刺激起来,至于是不是产生一堆垃圾和泡沫,下任再说,还不知道哪天谁来呢。但这不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需求的态度下肯定推行不了,所以要管理好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在体制上,供给侧结构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政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供给侧的政策直接影响的是生产者,而需求侧管理政策更多影响的是消费者,他刺激的是需求或者购买者,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直接影响的是企业,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在经济和法律制度上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的话,可能导致政府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过度的、随意的干预,甚至可能退回到计划经济去。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比如关停并转,过去就是这么做的,轻车熟路,所以中国引入供给侧改革特别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而不是行政直接实现,因为供给侧结构管理本身的特点就是直接影响生产者,影响厂商,如果你不是通过市场去发挥作用,而通过行政直接作用,很可能导致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这个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历时表明不成功的。

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在经济哲学上把市场所要的自由和社会化生产的自觉的社会性所要求的自觉统一起来,理论上能认识到这儿,在机制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的能处理好,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在世界上就能立得住,所以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本制度下的经济理论哲学问题,他的价值取向问题,这是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供给侧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目标的衔接问题。需求管理带有一定的短期性,供给侧管理一定是带有长期性的,无论是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你关注他的需求效应是一回事,你关注他的供给效应这又是一回事情,除此之外,一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结构的政策要不要考虑。按传统的宏观政策考虑这些不是宏观政策手段,按供给侧结构管理他属不属于需要运用的政策,这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各国的国情具体分析具体讨论。

但是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管理,供给调结构一定是长期的,要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累积起来,西方供给侧结构性政策管理之所以会停止,除了理论之外,其实有个政治体制的问题,他的民主选举是有任期的,所以政府只做他任期有限的事儿,跨任期的事儿他是不做的,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多事情是长远的,所以一定要有对人民、对社会长期负责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对任期内负责的态度。供给侧管理更多的事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有没有那种胸怀,而这个胸怀来自于有没有制度保障,所以在我们这儿来说,供给侧包括特别是政府采取供给侧结构性管理,从中央调控有没有长期的概念,尤其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作用空间会更大,因为需求管理对地方政府来说有限,货币不归你管,赤字不归你管,你能做什么?但是供给侧不一样,供给侧调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等这都属于供给侧,所以供给侧对地方政府来说可以作用的空间更大。

但是有一条,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你要热爱家乡,你要真的为这个地方长远负责,你来这儿干一年拍屁股就走,你供给什么侧?那都是需要长远的,那就是地方政府官员你既要有所为,长期的所为,你还不能胡来,你要短期效应不顾将来就是胡作非为,不考虑长远那就是不作为,所以我们说供给侧管理实际上是要求地方政府官员对当地长期负责任,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要去。

当然供给侧结构性管理还会提出一系列其他的要求,时间关系我在这儿就不去更多的讨论了,所以我是讲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有他的特点,无论从反危机的政策,新常态下的失衡还是供给侧结构的应对之举的提出都有他的特点,这些特点来源于中国的实践,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总结好,中国理论工作者的幸运就是我们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寄赋希望的增长点,我们要认真的做好我们的工作。

谢谢大家。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