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优步中国联姻被指垄断 超六成网友担心提价(2)
网约车遭遇舆论“三重门”
自2014年,滴滴、优步等网约车的兴起,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但相关争议始终不断,为何网约车总在“挨骂”?
仅近三个月,除“垄断门”外,涉及网约车的负面舆情事件,较大的就有两起:5月2日晚,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回校,在途中遭司机劫杀;7月12日,广州一名大学女生因给滴滴司机“差评”遭报复,个人电话、头像等信息被挂黄色网站……
“劫杀门”“报复门”“垄断门”……数月之内,网约车遭遇舆论“三重门”。有评论者指出,透视网约车舆论危机事件频发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到沮丧的出租车车主、承担着潜在风险的乘客、口风谨慎的交通部门、汹汹而至的竞争对手……各方力量均成为压力源,引发了一次次舆情事件。
“网约车面临众多的舆情压力源,使这幅舆情棋谱日益复杂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舆情研究所副所长唐远清认为,网约车的舆情压力源头涵盖了竞争对手、从业者、监管部门、媒体等,也因而拥有极为复杂的舆论生态。
有网友将网约车连遭舆情困境称为“墙倒众人推”,认为接二连三出现负面舆情的背后,是连锁触发效应在作祟。
对此种观点,唐远清予以否定,他认为,网约车作为新近崛起于中国市场的“新事物”,必然会对原有的城市出行格局造成冲击,因而,其所面临的舆情压力源不断分化、日趋多元,各处压力源都在戳动网约车的舆情痛点,“才会形成连锁反应的表象。”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认为,数年来网约车自身所固有的舆情症结始终存在,如网约车安全、监管、路权等涉及公众利益的痛点一直存在,并长期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为舆情滋长提供了土壤。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