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最优质”和“最艰难”并存 中国奶业遭叫好不叫座(2)

中国奶业面临三重困境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国产奶“不叫座”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我国奶业难以“独善其身”。去年以来,国际奶价不断下探底线,欧洲奶农游行示威,新西兰奶农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口大包粉价格已由正常时期的2.2万元/吨左右下降至现在的1.5万元/吨,国际国内原料奶成本倒挂,迫使部分企业放弃国内奶源,最终造成国内生鲜乳产能过剩。

二是产品结构、布局失衡,“倒奶潮”和“喝不起”共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表示,当前市场上的一两元的“塑料袋”奶越来越少,奶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原因是企业流通和广告成本居高不下,低价奶不赚钱了。”

赛科星集团牧业总经理乔绿说,现在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消费,没人喝或者喝不起。“企业想方设法吊人胃口,生产很多高端奶,反而使得低端消费打不开。”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认为,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失误也造成了消费下滑。2013年“奶荒”后,部分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推高产品价格,使得2015年我国平均乳制品终端价值比2013年初涨了40%。在这一轮涨价潮中,有些中小企业“跟风”上高端产品生产线,但在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后,产品大量滞销。

三是糟糕的舆论环境导致百姓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恢复缓慢。专家表示,三聚氰胺带来的“信任危机”至今仍然存在,更糟糕的是,乳业就此成为舆论最热衷的“棒打”对象,虚假报道和网络谣言四起,进一步摧毁了国民信心。这些高频率转发的谣言,使消费者对乳制品望而却步,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更令人担忧的是乳业之间的“暗战”。一名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以后中国连续出现上百起针对乳业的安全事件基本上都是虚假或夸大的,其中多数都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当前中国乳业利用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对手,一打一个准。上海冒牌奶粉事件中就应该有网络水军在背后助推,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

奶业崛起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专家认为,短期上看,乳业的外部大环境会慢慢好转,在当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将成为“大浪淘沙”后的优质企业。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瑜说,现在的国际行情是低于成本的一个行情,应该是不可持续的。“不能用一个时期的特殊情况来描述整个奶业的大方向,我国奶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

采访中,无论企业、专家还是政府官员均认为,从长期来看,乳业崛起的关键是消费,提升消费的关键是信心,提升信心的关键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宋亮说,恢复信心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杜绝此前的恶习,继续持之以恒地抓技术、抓质量。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百姓对奶业严苛说明百姓的期待值高,也是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养殖企业也好,加工企业也好,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保持较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并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此外,业内认为,中国奶业崛起也需要企业抱团发展,停止恶性竞争。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关于常温奶、巴氏奶、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孰优孰劣之类的争论不断,部分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好,甚至不惜攻击同行的产品,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中国乳制品质量不行”的错误认识。实际上,李胜利表示,只要是正规生产上市、保质期内的产品,质量安全上都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放心选择消费。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