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房地产业市场化改革以来 房地产业影响宏观经济(2)

“应激反应”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受到这两种调控思路的共同影响。热点城市受制于以“抑投资性需求”为主的各项政策;其他供应过剩的城市,政策方向以“去库存”为主。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就当前的市场而言,“抑投资”的声音无疑将很快成为主流。一方面,这些政策手段较为严厉,涵盖限购、限贷、限价等,心理震慑力强。另一方面,这些政策作用于热点城市,容易对整体市场产生影响。

苏州某房企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新政后的影响,“很多项目都封盘了,苏州市场从长假前的一房难求,很快变成了无房可卖”。

苏州于10月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成为今年的第三份楼市调控文件。文件在8月11日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限购限贷,并严控价格涨幅,开发商面对如此严厉的政策,多选择以“封盘”来应对。

这种现象被称为“应激反应”。即当严厉的调控政策突然发布时,由于不了解政策的作用机制,市场往往会做出过度反应。经过1-2个月的缓冲期后,市场又会达成新的平衡。

此次调控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正可以用“应激反应”来描述。按照顾云昌的观点,热点城市的成交量可能会骤然下降,部分非热点城市也会受到连带影响。房地产市场将会明显降温,并“拖累”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因此,四季度的经济数据恐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至于明后年的经济,则可能进入缓冲期后的平稳阶段。

顾云昌认为,但即使没有这轮调控,房地产市场也会自动进入下行周期。他还提醒,经过“挤水分”,将有大量资金从热点楼市流出,在资本并不青睐三四线楼市的情况下,其流向和影响都需要严密关注。

而“去库存”政策的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相关政策的落地进度和实施情况,其真正起到作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由于供应过剩局面的确立,新房市场出现萎缩趋势,其对宏观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下滑。这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长期低于固投增速的现实可见一斑。主流的观点认为,楼市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但这对于亟须摆脱“房地产依赖症”、实施结构转型的中国经济来说,并非坏事。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