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危机持续发酵 给“走出去”银行敲响警钟(2)
那么,在此严峻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银行业在“走出去”时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据报道,去年以来数家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涉嫌违规”经营遭到当地监管机构调查。不能简单说我国银行的海外扩张和境外监管机构发生的“碰撞与摩擦”,都是来自境外监管机构的“敌意”或者“歧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和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这些状况可说是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必然会遇到。
再看一看,不管是美国的花旗银行,还是欧洲的渣打银行,汇丰银行都曾因洗钱和监管不力,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汇丰银行支付美国监管机构19亿美元罚金,其中创纪录的12.5亿为暂缓起诉协议罚金,6.65亿为民事罚款。渣打银行则支付了3.27亿美元,以了结美国监管机构针对其与伊朗客户交易可能违反美国制裁政策的调查。
如果说我国银行业海外扩张遭遇挫折是初次“出海”有些“水土不服”,那包括汇丰、渣打在内的国际银行业“百年老店”也频繁“中招”,则不能不引起我们更深层的思考。基于多元化退潮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推进能达到什么速度和深度,已有了很大不确定性。
当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动和我国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我国的金融企业尤其银行业,将不得不置身于这个全球化的环境中。不管是主动布局,还是被动接招,直面挑战都避免不了。德银危机给我国准备“走出去”的银行敲响了一记警钟:金融全球化进程也许还未被完全逆转,但下一步的方向和速度,与过去已全然不同。更好把握规则的变化,才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少付学费、少走弯路。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