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投贷联动试点 银行投资子公司有望年内获批(2)
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今年4月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政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应当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资金。
武汉市出台了《关于支持试点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意见》,明确由武汉市政府整合财政各类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并纳入预算管理。
同时要求纳入试点的开发区管委会按照1:1的比例配套安排资金,做大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在试点银行实施尽职追偿的前提下,对年度不良贷款率在1%-7%(含7%)的实际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基金与试点银行各按照50%的比例分别承担,单笔贷款补偿上限为1000万元。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称,未来“武汉模式”将体现全周期服务特色,包括全周期资金支持:在企业初创期,满足企业急速膨胀的融资需求和稳定控制权的期望;在企业成长期,除资产负债业务外,积极提供结算、担保、咨询顾问等中间业务,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需求;在企业成熟期,除间接融资外,积极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债券承销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在企业退出期,除传统的贷款清收和不良核销外,提供多样化资产处置渠道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试点期间,设立地方风险分担机制确有必要。“其实试点之前,商业银行就做过类似业务尝试,以前是地方政府的公共资金承担,但风险补偿只适用于贷款投放方面,因为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补偿反而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补短板仍需“外援”
对于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企业、地方政府三方都跃跃欲试。专家表示,随着各家试点银行方案的获批和落地,预计将有一批投贷联动项目集中落地。但投贷联动试点期间的规模不会太大,股权投资金额占比也不会太高。
曾刚解释,一方面,符合《指导意见》要求的科技初创企业不会太多;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禁止商业银行加杠杆,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且需要并表计提风险。
曾刚认为,试点的规模和成效如何,关键还在于商业银行投资项目的风控能力,这恰恰是银行的“短板”。“初期银行想要‘补短板’得依靠外援。多数试点银行有和股权投资机构合作的经验,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能力。”
多家试点银行投贷联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积极与专业的第三方PE机构合作,互相推荐投贷联动客户,进行联合投资。
在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看来,商业银行如何构建与投贷联动业务相适应的风控体系,是投贷联动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他建议,确立形成信贷与投资的独立审批原则,做好“投”与“贷”的全面风险管理。
在这方面,目前已有银行走在前列。上海银行投贷联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投贷联动业务将实行“投”和“贷”的风险隔离机制,包括机构、人员隔离,负责“贷”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与负责投资决策的上银投资管理层、董事会相互独立、人员不产生交叉,各自遵循自身的信贷审批制度和投资决策制度。
另外,其认股期权转让收入、行权投资退出后获得的超额投资收益,构成“风险损益池”,作为母行科创企业信贷风险的平衡器。投资损益与母行进行集团并表管理;获得的超额投资收益,将由总行以专项考核调整方式对“贷”的专营机构进行同步激励;对于专营机构投贷联动项下的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贷款,由总行实行专项的差异化不良容忍考核政策。
赖秀福建议,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由政府推动组建2-3家权威的、非盈利性的科创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及专业的科技担保公司;积极支持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形成若干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区域性知识产权流转平台、股权交易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为科技信贷提供便捷的退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