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百家实体企业经营调查:部分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2)

玻璃纤维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价格有所回升后,去年底许多本该退出的小企业又活过来了,许多新开发的窑炉又要用起来,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

成都佳发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晶则判断,“困难的日子可能还得有一两年,政策的制定以及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时间。”

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1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51.52%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还有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仍在持续”。

为啥担心有反复

过剩产能、资金瓶颈、成本压力,使一些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

为何多数企业一边判断“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一边又认为“情况会有反复”?企业家的担忧主要源于什么?

——消化过剩产能还需要时间。

湖北宜化集团总工程师杨晓勤和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贵认为,产能过剩是阻碍化工行业向好的主要原因。“国内尿素产能有8000万吨,实际上包括出口在内对尿素的需求也就6000多万吨。”“氮肥、磷肥大概都存在1500多万吨过剩产能,导致低价倾销。再加上化肥行业恢复征收增值税、取消优惠电价等因素,去年很多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前进说,目前行业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造一条船只剩2个点的毛利。中船工业这么多下属企业,除了少数跟军品关系大的企业之外,做民船的企业普遍亏损,压力较大。”

即便身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甚至行业领头羊,也对产能过剩导致的过度竞争深有感触。“当年咱们是缺芯少屏,2009年液晶屏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一路攀升到近50亿元,可是2013年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被腰斩,企业产值一下掉到了十几亿元。”成都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两三年时间,从大批量、小批次转向多批次、小批量的市场,产值才实现回升。

——资金瓶颈卡住了企业命脉。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银行断贷、抽贷几乎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致命一击”。调查中,“解决资金回笼问题、贷款收紧问题”是企业认为眼下最急需调整的政策。

“银行不管你死活,对于化纤行业基本‘一刀切’,可是我们在国际上都是有话语权的。”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邱国全说,去年企业顶住压力,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结果今年一季度,银行收贷更紧,企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太仓、苏州的支行、分行都觉得我们不错,可是它们的上级机构对行业‘一刀切’。其实,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赚钱的,也有高端产品,应当区别对待。”

——需求不振,工业品价格还在低位徘徊。

近三成的受访企业在为市场需求低迷而烦恼。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说,近年来客户压价愈演愈烈,主机厂压力传递导致配套供应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西门子提出降价20%,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都提出降价18%—20%。“虽然今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15%,是近年来最好的开局,但可以预见,未来3至5年,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还很严峻。”

——最影响制造业企业信心的还是“实业赚钱难”。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资金流向实业的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脱实向虚”仍较严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虚拟经济更大的挤压。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刘礼华说。法尔胜在从事特种光纤、机械制造的同时,近两年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做了个对比:融资租赁板块,仅仅开展两年,总共40个员工,去年营收2.5亿元;研发一个光纤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赚钱,大约是10年的周期,被市场认可了,也很难实现一年2.5亿元的营收。

多位企业负责人谈到,制造业具有先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利润薄的特点。近几年金融业赢利状况显著优于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资本逐利,越来越少进入到制造业领域;得不到资金,制造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