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为引导东北现代畜牧业发展 农业部发布指导意见(2)

四是产销并重,突出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品牌建设,打造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建立东北地区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东北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东北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肉类和奶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5%和40%以上。到2025年,东北畜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肉蛋奶供给保障基地、种养结合高效发展示范基地和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四)发展重点

立足东北粮多、秸秆多、牧草资源丰富等条件,以生猪、奶牛、肉牛为重点,兼顾肉羊、蛋鸡、肉鸡、绒山羊等区域性特色优势畜种,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牧草加工、秸秆调制等配套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生猪:属于潜力增长区,品种以杜洛克、长白、大白为主开展三元杂交,兼顾松辽黑猪等培育品种和东北民猪等地方品种保护开发。发挥饲草料、土地等资源优势,引进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整合优化屠宰加工产业,加强冷链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奶牛:属于传统优势区,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兼顾乳肉兼用牛发展。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及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普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提升乳品加工销售能力,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肉牛:属于提升发展区,品种以延边牛、草原红牛等地方品种和科尔沁牛、辽育白牛、延黄牛等培育品种为主。加快地方品种改良和培育品种推广,在牧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围栏育肥,农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肉牛集中屠宰和冷链配送能力建设,推进全产业链开发。

二、突出东北腾挪空间较大的优势,着力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

加快对东北传统畜牧业的集约化改造。利用东北人均耕地多、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全国有实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到东北建场,通过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家庭牧场”等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提高畜禽养殖设施化水平,着重做好环境控制和粪污资源化处理,普及墙体保温、新风控制等实用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水平。支持规模养殖场探索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广泛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完善地方标准和规范,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和规范,推广一批高水平的标准化养殖模式。

三、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互补,着力提升农牧一体化发展水平

坚持种养配套原则,科学测算土地承载能力,组织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通过土地供应、养殖总量控制等方式,合理引导和配置畜牧业发展。根据种植业品种和区域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和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发挥东北地区土地集中连片的优势,支持规模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协议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种养结合关系。大力实施“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东北地区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以畜定需、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粮改饲”种植面积和主推品种,加大实用青贮技术和秸秆饲料化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积极推广“集中规模饲养+适度规模牧场+合理饲料用地”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因地制宜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模式,提高肉牛肉羊生产效率。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