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民航局谈安全技术问题 预“十一”将达1.3千万旅客(2)

民航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民航旅客运输量首次单月突破了5000万人次,达到5046.4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体量增大,全行业运输生产增长放缓,但航空货运市场加速增长,国际市场表现优异;港澳台航线增长态势良好。截至8月底,民航运输飞机在册的为3141架,其中客运飞机数量是3002架;通用航空在册的飞行器2230架。

长期以来,中国民航高度重视包括基于性能导航(PBN)、平视显示器(HUD)、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卫星着陆系统(GLS)、北斗、航空器全球追踪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并将其提升至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进。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朱涛介绍,9月8日中国民航在首都机场圆满完成基于平视显示器(HUD)的跑道视程(RVR)150米低能见度起飞首次验证试飞成功,首都机场起飞最低标准从RVR200米降至150米,有利于提高首都机场乃至全国航班运行的效率和正常性,标志着中国民航新技术应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至目前,中国民航具备HUD的运输飞机585架(预计到2018年具备HUD的运输飞机将达到1000架);全国具备HUD特殊I类标准的机场69个,具备HUD特殊II类标准的机场9个,航空公司、机场在HUD的运行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朱涛还介绍,日前,交通运输部通过了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五次修订。此次修订在机组疲劳风险管理方面,突出了飞行疲劳与人的生理节律和机组值勤期直接相关等概念,降低了飞行机组和客舱乘务员的年总飞行时间上限;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延长了参与运行的飞行员年龄上限,调整了机长训练的相关要求及教员的相关管理政策;调整了客舱乘务员训练大纲以及人员合格要求,增加了训练时间和近期经历的要求。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