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事件

显示 收起

山东现天价蛐蛐 售价11万背后暗藏秘密(3)

当然,出于保护记者的目的,我们现在对“记者是不是仍在尝试卧底”这个问题不置可否。不过,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明确地使用了“赌博”二字。

今年五十岁的赵文革目前担任着临清市蟋蟀协会办公室主任一职。在他看来,蛐蛐市场热乎的背后,也有隐忧,将蛐蛐买去赌博的行为,从长远来看会毁掉蛐蛐产业的。

赵文革:蛐蛐这个东西始终在让人摸索研究,他千变万化的。开句玩笑,你能看透哪个蛐蛐能斗能赢,你可以拿个麻袋去背钱。一只蛐蛐一万多很正常,文明说是斗蛐蛐玩,不好的说他是赌具,花重金买蛐蛐肯定是赌博的。

采访中记者就了解到,去年有位上海玩家在宁阳花万元买了一只蛐蛐,回上海后放到赌场上,战无不胜,为这玩家挣了300万,蛐蛐死后,他特意火化并亲自送它回山东“老家”入土为安。

最后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聊斋志异》里,那篇叫做《促织》的故事。志怪小说可以是“满纸荒唐言”,但要让志怪小说变成了现实主义预言小说,就真有点怪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行动,让斗蛐蛐这个传统的技艺、或者说文化,不要沦为一场浅薄的赌局和金钱的游戏。在政府层面,就说这次卖出天价蟋蟀的山东宁阳,它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举办政府主导的规范的“中华蟋蟀大赛”。宁阳县政府还推出了一部地方法规,规范蟋蟀资源的开发。

而在北京,北京鸣虫协会秘书长赵伯光每年都组织蛐蛐友谊比赛,俗称“和平局”,直接拉下了面子来对抗社会上那些肮脏的赌局。这个比赛,起初唯一跟钱有关的事,就是参赛者每人交5块钱,用于集资购买奖状和奖杯。

玩虫的人都知道,斗输了的蛐蛐不会叫。所谓“败则不鸣,知耻也”。这是蟋蟀的“德”。虫尚且知道忠、勇、信,玩虫的人要是只认识一个“利”字,您说是不是太悲哀了?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