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宇宙行”服务实体经济 创新应变将分红进行到底(2)

作为这艘巨型金融航母的掌门人,易会满对利润看得很理性,也时刻保持着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在他看来,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时刻要保持清醒头脑。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一是靠规模带动,二是靠成本控制。上市后,工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路下降,目前为21%,远低于西方银行50%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为银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易会满称,银行效益好是经济运行质量侧面的体现,只有经济好了,银行才会好。

“银行和实体经济是鱼和水的关系,工行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银行,一直和实体经济相伴,今后也一定是把实体经济作为服务对象。”易会满说,行如其名,“工”与“商”,莫不与实体经济血肉相连。从资产负债表来看,目前工行同业业务占比不到5%,并且主要用于流动性管理需要。

植根实体方能成其大。相关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工行向实体经济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超过50万亿元,主动对接并有力支持了“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国制造2025”及雄安新区等重点战略领域的建设。

工行还探索建立了信贷增量与存量并轨管理新机制,逐笔把握好收回移位再贷资金的投向,确保其投放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据测算,工行每年新增贷款1万亿元,存量到期收回移位再贷2万亿元,实际新投放信贷3万亿元,相当于1块钱发挥了3块钱的作用。

“马拉松”,六字诀打造百年老店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标杆和龙头之一,“宇宙行”不仅是对工行资产、资本、市值、利润等规模的赞许,更是对其质量、效率的期许。“稳健、理性、创新”——简单六个字,乍听来平淡无奇,千万公司都曾宣扬类似的信条,却是这家坐拥25万亿元资产的大行10余年如一日奉行的圭臬,凝聚着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