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 理性看待销售股解禁减持影响(2)
同时,市场研究人士认为,近期二级市场减持处于低位水平。在其看来,减持新规给解禁股份减持“刹车减速”,解禁股份的减持周期大大拉长,通过二级市场实际减持的金额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减持新规,持有限售股的股东减持解禁后的股份,在减持行为、数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受到严格的规则限制。减持新规明确,在IPO前取得的股份和非公开发行取得的股份,视为特定股份,不论股份持有者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董监高,其减持方式、比例、时间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在减持比例方面,特定股份在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又如,考虑到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新规明确,大宗交易受让方要严格遵守6个月限售期,不得随即在二级市场进行“过桥式”抛售。
统计数据显示,减持新规对解禁股份减持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以沪市为例,减持新规实施5个多月以来,沪市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减持金额仅为77.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日均仅0.73亿元;持股1%至5%的特定股东减持金额为360.64亿元,日均仅3.4亿元。因此,无论是从持有特定股份较多的大股东减持情况看,还是从持股5%以下的中小股东减持情况看,其减持规模都处于低位水平。
此外,关注解禁不如关注减持预披露。市场研究人士进一步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所持特定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能够随意减持。若这些股东拟减持手中的股份,还须遵守“减持预披露”制度,即在实际减持前15天,必须向市场披露减持计划,包括减持数量、方式、比例等。因此,解禁只是可减持的前提条件,是否真正减持,投资者更应关注重要股东预披露的减持计划,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沪市共有137家公司披露了193份减持计划公告,共计划减持31.12亿股,按前一日相关股票收盘价计算,市值约470.63亿元,仅占沪市流通总市值的0.17%。
综上来看,解禁规模不等于可减持规模,可减持规模也不等于实际减持规模。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实际减持数量远小于解禁数量。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媒体近期报道的8300多亿元解禁股市值规模只是依据规则和承诺的简单推测,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于也不可能马上全额减持。特别是在减持新规框架下,实际减持的节奏会保持平稳有序,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