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余天云死揭秘 被害死还是自杀而死是反面教材(3)

为什么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余天云自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作风霸道,动辄骂人,抬手就打,甚至动辄枪毙。据傅钟回忆:“跟余天云一起的警卫员、通讯员没有挨过他打的很少,一个通讯队一百余人,全部被他打过,还有挨几次打的,余天云在军队中打骂人是最标准一个。”被余天云打得最大的干部是红30军政治部主任张成台,有一次因为意见分歧,他竟然抬手就给了同为军级干部的张成台一个响亮的耳光,以致于张成台死活要求调出30军,后来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到31军当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过来接替他。余天云打人,不仅动手,而且有时动枪。一次部队行军,走羊肠山路,拐弯时马脚打滑,余天云被摔了下来,他不问情由,照着马夫就开了三枪,把马夫打成重伤。

二是心胸比较狭窄,连极度欣赏他的张国焘在回忆录里都说他“重权术,不择手段”。据解放后担任海军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的开国中将杜义德回忆:一次战斗中,时任30军89师政委的杜义德负伤后住院。出院前,他被调往31军。知道这个消息后,余天云对杜义德说:“你要去31军,得把30军的枪还给我。”杜义德心里清楚得很,余天云是看上他的那支20响快慢机驳壳枪了。生性耿直的杜义德怎么可能把自己用惯了的宝贝交出去,他气呼呼地说:“枪是我从敌人那里缴来的,凭什么交给你?”余天云说:“枪是30军的,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这一较劲儿,杜义德火了:“这枪是红军的枪,怎么就是你30军的枪?老子豁出去不当这个师政委了!”但是,余天云还是让人把枪给下了,事后还跑到张国焘那里告状。张国焘皱皱眉头说:“杜义德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没有?”徐向前说:“此人16岁参加赤卫军,18岁参加红军,父亲因此让地方还乡团打死了。打仗不怕死,敢拼命。”张国焘听后说:“那就给他一杆长枪打仗去。”就这样,杜义德从手枪变成了长枪,被撤了职。

三是一贯瞧不起政治工作,典型的“枪杆子第一”思想。他认为只有军事工作才能消灭敌人,政治工作则不能,动辄就把政工干部骂得狗血淋头。他的口头禅是:“军事能打仗,能消灭敌人,政治工作能消灭敌人吗?”有一次,红30军攻打一个山头时受阻,时为30军政委的李先念和师、团干部都很着急。可是余天云却慢悠悠地讽刺李先念:“政委,你去给他们上劳动课去,这个山头就能攻下来!”李先念被气得火冒三丈。

看不惯政治工作发展到最后就是不讲政治。据陈冠任的《十大王牌军》记载:“张国焘南下后,因为31军93师274团前任团长周时源在两军会师时,出于对朱德总司令的热爱,把自己在川北千佛山阻击战中缴获的一个红毛骡子送给了他。在阿坝时,余天云听说此事大骂周时源,并派人揍了他一顿。”从中可见余天云不讲政治到了何等程度!

在上面三个缺点中,第三个缺点是最致命的,第一个缺点和第二个缺点深深地打上的是战争时代的烙印,在红四方面军干部中比较普遍,而不只是余天云有这些缺点。如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也打过后来成为中将的胡奇才……但是这第三个缺点,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军阀主义,与我军的性质宗旨相违背,使得余天云失去了成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的资格,也必然会导致他最后的悲剧。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