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黑救护车盘踞医院 称活人死人都能拉(4)

正规救护车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市急救中心车管科工作人员韩超告诉记者,市急救中心主要负责市民的院前急救和大型活动保障等工作,患者的长途转运护理并非主要业务。

韩超介绍,在急救中心接到的长途业务申请中,大部分都是危重症病人,其中一些患者已经放弃治疗,归乡心切,对医疗护理的要求并不高,还有些骨科出院的病人,因身体情况无法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这些情况都属于非紧急病症,一些家属咨询120急救中心没车时,可能就会选择医院外的私人救护车。

目前,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长途转运病人的车辆和人员只有4个班组,因为北京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对于长途转运的需求量较大,现有的车辆和人员已经满负荷运行,但仍供不应求,急救中心每天大约能接到20个有长途转运需求的咨询电话。韩超介绍,大医院外揽活的外地救护车正是看到了这个市场。

韩超介绍,正规救护车设施齐全、操作正规,市场上的这些“黑救护车”,在车辆、设施、人员等方面都很难满足条件。他说,正规救护车的行驶本上,车辆类型一栏会写着“小型专用客车”或“专项作业车”,使用性质明确为“救护”。

急救中心长途组救护车在出车前一天,随车医生会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判断是否可以转运,并会前往医院,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了解和病人相匹配的呼吸机使用模式等,还会在医院开出沿途可能使用的药物。在这之后,随车医生会提前准备各种途中会用到的耗材。比如路途预计10个小时,会超额按18个小时准备药品和氧气等耗材,“说白了就是一个能移动的ICU。”

韩超提醒患者,对这些私人救护车要谨慎选择。

北京市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类现象,去年卫计委与相关部门一同进行过数次集中抽查打击,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收效甚微。一方面,外地救护车的管理在注册地,卫计委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管理,也很难判断某辆救护车是否在北京长期运营。另一方面,由于不能耽误病人救治,路面执法人员很难直接拦下对其进行盘查,且对此类救护车的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如卫计委只能对车内发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管理,这也增加了执法难度。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对于北京本地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有明确规定:“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使用救护车,不得私自改装、出借、借用、转卖、转让、调拨救护车或挪作它用,不得使用已注销机构救护车、非本地牌照救护车在本市从事医疗服务。”不过,对于外地救护车在京从事转运、急救病人的情况,该办法并未提及。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北京市卫计委与河北省卫生部门进行过沟通,希望他们对属地救护车加强管理。不过他向记者坦承,由于存在市场需求,光靠北京抽查执法很难根治问题,只有随着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外地患者能够在当地完成治疗,这样的现象才会得到根本缓解。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