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中国彩礼地图出炉 华南地区降幅最大(2)

可喜变化:华南降幅大,长江流域“零礼金”

可喜的是,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南方一些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很多地方的彩礼不升反降。

罗观林是素称岭南古邑的广东省英德市的一个普通农民。老罗1982年结婚时,给女方的礼金是900元。2000年,他的儿子结婚,礼金是8000元。去年,当地的彩礼是1至2万元。

据了解,1982年,当时农村基层公务员每月收入在30元左右,老罗订婚的礼金900元相当于当时农村公务员30个月(即两年半)的收入。2016年,英德市乡镇干部的工资收入大概为每月6000元,1至2万元彩礼相当于农村公务员3个月的工资。可以发现,如果以农村公务员工资作为参照,当地农村的彩礼水平下降了90%。

“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农村的彩礼是大幅度下降的。”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率领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后认为,一方面,华南农村多是宗族性村庄,受到宗族抵制,外来男性娶本地女孩的力量大为减弱。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华南农村女孩很多外出打工,自由恋爱的越来越多,家境逐渐殷实的父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也乐观其成。

此外,长江流域如重庆市、武汉市等一些地区还存在结婚“零礼金”现象;一些女方家长即便索要彩礼,也不会自装腰包,而是返还给女孩,另外还会准备一份与男方彩礼不相上下的嫁妆。贺雪峰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属于分散性的原子化村庄,男孩生育偏好少,父母因此可能对儿子女儿同等看待,同时自由恋爱的基础也比较好。因此,彩礼和嫁妆相当于双方父母的财产完成了代际转移。

这种势头在深圳、北京等城市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一些在这些城市工作、结婚的受访者告诉记者,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普遍和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出于对女儿未来幸福的考虑,很多女方父母不再将男方的彩礼数额作为强制性要求,一些女方父母还会出钱和男方合力买房。

天价彩礼:男多女少、盲目攀比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地彩礼数额差异大,但大部分地区的彩礼价位在不断走高,“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现象在不少地区的农村仍然普遍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天价彩礼”的存在?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适婚人群‘男多女少’,导致女孩‘物以稀为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声波技术兴起并开始用于生男生女的检测,让长期存在的男孩偏好有了技术基础,导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持续走高。与此相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彩礼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崔树义分析,农村本来就是男多女少,随着城市化发展,女孩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更加剧了农村女孩的稀缺。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女性即便无法嫁进城市,也希望嫁给当地经济条件好的男性,女方家长则希望借彩礼改变自身经济状况,也助推了“天价彩礼”的出现。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功利性、互相攀比的社会心态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攀比之风既是农村“熟人社会”的产物,又和很多人现在功利性过强、讲面子、讲排场、希望一夜暴富等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同时让一些职业媒婆有了“两头通吃”、漫天要价的市场。

“很多人因为付给别人‘天价彩礼’,就想着通过收受‘天价彩礼’来补亏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分析道,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既是“天价彩礼”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施行者。

“当彩礼逐渐成为一种敛财手段,实质上与买卖婚姻相差无几,由此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因婚致贫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剧不断发生。”崔树义表示,越来越多的穷人娶不起媳妇,或者为了娶媳妇弄得“全家返贫”,光棍村不断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价彩礼”已经成为一种应当及早加以消除的社会陋习。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