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上海墓园出现天价墓 回应称与房价不可比(2)

伊华表示,福寿园在外界来看是服务高端市场的,但经营内容还包括社会公益托底等等,而企业在市场化运营中是自负盈亏的。她并解释,占地成本只是高端墓地价格的很小一部分,其大部分价高在艺术设计、雕塑制作等方面,“比方说,一个艺术墓报价60万元,但40万元是用于雕塑成本的,要请名家设计师做雕塑设计、后期加工,这些都是工程的成本费用。”

根据此间民政部门3月公布的数据,上海市现有44家经营性公墓和10家经营性骨灰堂,截至2017年2月底,累计落葬墓穴(含寄存和壁葬安放)158万余穴(格)。记者在调查沪上几家知名墓园时,多家墓园都表示,虽然上海墓价在外界看来颇高,但其实墓园提供了各类价位的墓地,也在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如今政府大力倡导的“节地生态葬”。

上海松鹤墓园去年销售的3012户墓穴中,5万元以下的占比约25%,5万元至20万元的占比近70%,20万以上的占比5%。该园副总经理丁萍告诉记者,墓价成本包括材料、人工、土地及相关服务配套等。该墓园也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环保的节地葬式,其中有3500元的环保葬式,每年约卖出32穴。

上海永福园副总经理王雅萍告诉记者,各大墓园其实都有些低价的节地生态葬式,但推行时市民的接受度还不高。永福园2013年年底开出了一个“博爱之林”苑区,把逝者骨灰放入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再深埋于大花坛下,这种生态节地葬式价格880元,但从推广到现在,一共仅有22名逝者接受这一葬式。

“2016年永福园销售了1288户墓穴,其中没有一户选择该生态节地葬式”,她介绍,77%的客户选择3万元至13万元价位的墓地,低于3万元的仅8%。而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就此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反映上海的墓价偏高,这与上海的土地资源匮乏有关。

据初步统计,上海约有7000多亩墓地资源,已使用5000多亩,“上海是中国最早推行小型墓、节地葬的城市之一,2006年就在全市大力推行,十余年来,大大节约了墓园的土地消耗,延缓了墓园“死墓危机”(墓园土地耗尽、无墓可售)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上海每年墓地消耗在100亩左右。”

中国人有“厚葬”和“入土为安”的传统,王宏阶认为,这十几年沪人观念已改变很多,上海的墓变小,碑变低,市民采用节地葬式已达相当高的比例,另外,自1991年举行首次海葬,上海已有逾3.7万名逝者“骨灰撒海”。

对于未来上海高墓价的破解之道,他认为可以从几个渠道,多管齐下,但尚需时日。一则,政府从立法角度,倡导节地生态葬式,筑牢法规基础;二则,加大宣传力度,让移风易俗、崇尚简葬成为社会共识和新风尚。

三则,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大节地生态葬式的奖补力度;四则,墓园要推出多元化的产品,确保公众的多元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价格低廉的节地生态葬式产品;五则,老百姓不要攀比,量力而行,不要从众,尽公民社会责任,“大葬葬于心,不在于占多大一块地”。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