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星片酬排名 片酬涨幅比一线房价还要疯狂(2)
七
对于电视台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噩梦。
在过去几年的演员片酬和影视剧价格狂飙历程中,作为传统播出平台的电视台,既是助推者,也是受害者。
2013年,国内电视台开始出现大量明星真人秀节目。当年的佼佼者是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江苏卫视播《星跳水立方》,以及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尤其是《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将节目嘉宾林志颖、郭涛、王岳伦、田亮和张亮五位艺人带入演艺生涯又一春,代言价码连创新高。
此后,这类节目在这三家头部卫视重点开花,并给一批原本不温不火的演艺明星“添了把火”,典型代表是《奔跑吧兄弟》(下称《跑男》)里的陈赫、李晨、Angelababy(杨颖)和郑恺。
尽管Angelababy早在2003年便以模特身份出道,却始终默默无闻,直到2014年加入《跑男》。艾漫数据发布的“艺人商业价值榜”中,Angelababy现已冲至国内艺人前三。Angelababy的宣传助理告诉腾讯《正片》,这位1989年出生的女艺人现在已经接了三十多个代言,是国内代言数量最多的艺人之一。
除了演员受益外,这批真人秀节目给三家主力卫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和品牌收入,却也在另一头埋下祸根。
八
演员们赚钱也要考虑“性价比”。
“那些演员拍一季跑男就赚3000万,一个多月就拍完。我拍一部戏花三个月也只能挣这么多,曝光率还不如上节目,我该怎么选?”一位不便具名的艺人经纪告诉腾讯《正片》,正因为这类节目对电视台和演员来说都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所以跑男才有了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跑男的广告费也一直在涨,他们的身价和片酬自然跟着涨。”
对于很多演员而言,提升商业价值比出一部好作品更重要,而站在广告商的角度,商业价值来源于曝光率。所以行业里的“通行规则”是,能上综艺就不拍电影,能拍电影就不拍电视剧。他们也很清楚,即便乐观地说,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也只有短短几年。
“这个行业都在赚快钱,抢到了就抢到了,抢不到分分钟就没了。就像张睿,那几年演‘五阿哥’很火,然后就没了。可能今天火了明天就没了,都在一瞬间,这就是演员。”李松阳说。
但演员价格上涨后,影视剧价格必然更高,视频网站有资本支撑,传统电视台就显得被动了。
九
2014年,东方卫视和天津卫视购得《虎妈猫爸》首轮播出权,单集售价高达455万元。2016年,《如懿传》则以单集600万的版权价格落户江苏卫视与东方卫视。
而在2010年,赵宝刚执导的《婚姻保卫战》首轮5家卫视总共才出价120万/集,孙红雷主演的《潜伏》首轮4家卫视售价则仅有40万/集。
生存境况更加艰难的是二三线卫视。曾出品了《古剑奇谭》《宫锁心玉》的影视制作公司“欢瑞世纪”(000892.SZ)副总裁姜磊告诉腾讯《正片》,现在能在首轮播出头部影视剧的只有一线卫视了,一方面是二三线卫视无力支付首轮播出的高价,二是片方的选择,“二三线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都不太好。”
电视台都靠广告挣钱,而就算播出同样一部剧,湖南、浙江、江苏、东方等一线卫视的广告和广西、新疆、山西、内蒙古等二三线卫视的广告完全不成正比。对后者而言,这注定是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在财力和平台方面有相对优势,一线卫视对未来同样不敢乐观。正如人们所见,为了给平台带来更强的用户粘性和拉新效果,视频网站正在花费更大的资金和精力抢购独播版权,先网后台、甚至单纯网播已成扩大趋势。除了自制内容,几家头部视频网站还通过与专业内容制作方签订定制协议的方式,将优质内容紧紧圈定在自家平台。
“2017年整个版权市场会产生拐点,也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播的剧,不管是电视台播出还是没播出的电视剧,网剧整体版权交易规模将超过纯电视剧市场的规模。”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告诉腾讯《正片》,今年四季度,爱奇艺会有《琅琊榜2》和《最好的我们》姊妹篇《你好旧时光》等多部热门网剧上线。2016年爱奇艺自制内容超过60部,同比增长两倍。其中,自制剧增长近五倍。
这种来势凶猛的排他性内容竞争让视频网站正式成为了电视台的竞争者,而在资本和体制机制上的不对等地位,几乎已将电视台逼到了墙角。
十
无可奈何,为求生计的电视台开始反击。
2016年6月,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每日文娱播报》策划了一条长达10分钟的报道,对当时备受争议的《如懿传》天价片酬进行了批驳。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正片》,原本当时湖南卫视正在洽购这部剧,但因为舆论压力,该剧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最终放弃。
两个月后,在影视剧版权采购方面只能排在第二梯队的央视,也针对演员天价片酬做了一期专题报道,并点名《幻城》《老九门》等热播剧,导致业界一度掀起“是否该取缔演员天价片酬”的讨论。
今年2月26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炮轰天价片酬,“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占比升至75%,平台广告收入与电视剧采购价格严重倒挂。”当时,台下正坐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滕俊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建军等影视行业领导。
电视台的呼声很快得到政策响应。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优化片酬分配机制”。随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四个行业协会,联合发文倡议,“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关注文娱产业法务问题的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厚哲告诉腾讯《正片》,这种限定并非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文件,只是一个行业指引,“基本没有约束力。”
腾讯《正片》试图寻求国内某一线卫视影视剧中心负责人置评,但对方非常谨慎,委婉拒绝,只表示,“这些文件和电视台的诉求是一致的,我们绝对拥护。”
十一
演员拿到天价片酬,穿透到最后,埋单的除了投资者,就是付出时间和会员价、忍受无处不在的广告和烂制作的观众。
这是天价片酬过度挤压制作费用的必然结果。李松阳说,演员按天计片酬后,片方为节省支出,有时原本需要拍90天的戏,只跟演员签了60天。“如果碰上艺德好的演员,可能他会卖力赶进度,但如果碰到艺德差的,一天签了10个小时,从进化妆间就开始算,真正拍戏不到一半时间,只能大量用替身。这样的制作质量能高到哪儿去?”被诟病已久的“抠图剧”同样根源在此。
片方为了尽量创收,《欢乐颂2》《深夜食堂》等影视剧被强行加塞成广告片,《花千骨》则从原本30集硬被抻到58集。有些广告商则直接冲着某个演员而来。虽然这样拍出的剧骂声不少,流量表现却依然不俗,这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市场价值。
姜磊认为,演员片酬之所以达到今天的天价,是因为一线演员是行业稀缺资源,有商业客户愿意为之埋单,也有粉丝愿意为之埋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链”。
对于“演员贵是因为好演员太少”这样的观点,但以编剧宋方金为代表的一批业内人士却不同意。他们认为目前贵的那些并不是好演员,至少绝大部分不是好演员。
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后者强调的是“好演员”,是演艺水平层面,前者谈论的“一线演员”却是在流量和商业变现层面的考量。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制片方聘请演员时想的并非做出一部多好的影视作品,而是能帮他们赚更多钱。他们花一亿元买下鹿晗和杨洋们60天时间,只是买下他们这60天的参与,并不是他们的演技。
十二
生意还在继续。在鱼龙混杂、监管不清的影视行业环境里,产业各环节都有各自“办法”尽量收回成本,有些甚至赚到大钱。
当所有人都在围攻演员拿钱过多时,宋方金却认为,“朝演员开炮是跑偏了,中国影视的根本问题在造假者身上。”
影视行业流量造假已是公开的秘密。
流量几乎决定了演员和制片方的商业命运。三者之间深度绑定,意味着制片方在挑选演员时,都会偏向于自带流量的演员,而如果影视剧最终流量(点击率或收视率)数据不佳,则既会影响演员谈下一部片酬,也降低了制片方下次出售影视版权的议价能力。
方芳说,很多片方在做营销时都说某某剧集首日破亿或者全网破300亿,但其实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首日真正破亿,背后是这些片方在刷流量或者买流量。“这件事情在平台来看非常可笑,我们有一些后台技术专门用来防止大家花钱刷流量的,因为你们刷的每一个流量都增加平台运营带宽成本。”
尽管各家电视台口头上都说要抛弃“唯数据论”和“唯收视率论”,但真实情况依然和往年一样。没有几个戏敢真正裸播,也没人敢说他不买收视率。
十三
天价片酬只是这场流量和资本相互博弈的游戏中一个被利用的环节。
李松阳去年在某部剧中只花180万就签下了某演员,但该演员后来对外透露的价格是2000万。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价,下一次接戏时好谈价。“这在演艺圈非常普遍。”
有些制片方对外所宣称的数亿元投资,真实性同样要打问号。李松阳称,至少目前来看,国内拍部电视剧的所有制作成本加在一起,一个亿绝对能搞定。“投资金额注水只是为了在版权出售时谈个更好的价格,毕竟六千万投入的剧能卖八千万,八千万投入就能卖一个亿。而流量演员是他们抬价的棋子。”
在戏外,鹿晗和杨洋们即便被抢出“天价”,也并不是游戏的主角。(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松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