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破金融诈骗 记者为您支招(3)
我接着提问:你们公司的营销人员如何向客户介绍年化收益率?董事长说:基本上是9.2%至20%的年化收益。
接下来在记者有关“吸收来的资金投向何处?”、“公司是否有金融投资理财资格?”、“是否存在庞氏骗局风险
?”等提问时,该董事长略有迟疑,并未对此正面回答。考虑到主办方的情绪,记者后面也没有追问。
但无疑我的这一开头为其他媒体记者营造了氛围,他们也开始七嘴八舌提问和讨论起来。我发现,对于记者想要亲身参与的请求,该董事长含糊其辞;对于想要获取完整交易合同的请求,董事长则说涉及商业秘密而拒绝提供。
记者当场用手机搜索该公司产品名称后,也没有找到“非现场”参与的方法。难道非得跑到该省份去不成?
结束采访后,记者试着计算了一下,比如说我在别处购物10万元,并出具发票给该公司。后又另行投入15万元,合并为25万元“本金”。那么,24个月等额返还25万元的话,每月应为10416元。
这里面有些“绕”,一般人或许会搞不清楚。若借用商业银行抵质押借款的原理来对比,就很好理解了。其实相当于双方角色的对调,即我这边是银行,他们公司那边是借款者。从该公司或者其他商户那里买来的商品,就是抵押品,放在我家里(被使用)。我作为“银行”借给他高出抵押品估值至少5倍或更高的资金,然后他逐月归还这笔贷款,期限是2年或3年。按照目前最新的贷款基准利率1-5年期4.75%来算的话,25万元贷款的等额本息方式,个人每月应向银行归还本息10940元,2年间利息总额12557元。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