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显示 收起

少拿工资为避税 李嘉诚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2)

这两人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尽管有保护金钱的本能,以及向员工展示节俭的深思熟虑的商业手段,但人们所听说的大多数富豪们生活节俭,却并非事实,他们只是“选择性节约”而已。

亚洲大亨们与媒体的关系,不只是大亨要逃避媒体那么简单,这大概是对大亨们生来就谦虚这种说法的最有力驳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大老板们有多么自恋——他们公司的接待处到处都是关于他们的作品。对那些市场上极有影响力的杂志,如《财富》、《福布斯》和《远东经济评论》等,只要其记者不追根究底,大亨们还是愿意给予稀少的公开采访机会的。

前面引述过李嘉诚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李嘉诚的公众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办公室里保存了各种关于他的文章,当读到批评他的人的名字,他习惯用荧光笔在空白处作记录。据香港报纸的管理者们说,任何李先生坚决反对的事,都会转化成他公司广告开支的削减。比如《南华早报》在2003年11月(几乎20年后)提到了1986年李嘉诚被指内线交易一事,李嘉诚的公司立刻撤销了与该报签订的广告合同。

香港以“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傲人形象蜚声世界,但在香港,却有另一种看法颇具市场:本地的经济却少数顶级大亨所操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是香港每个亿万富翁财富的基本。香港和新加坡一样,都因面积狭小,存在结构性的土地稀缺,自19世纪起,无论从区域标准还是国际标准来看,这里的房地产价格一直非常昂贵,而且波动相当大,投机的回报率也很高。

4、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香港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用又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其他人均GDP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主宰香港集装箱终端运输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而李嘉诚辉煌事业的两大支柱,恰恰就是地产和港务。早在2007年时,李嘉诚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就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于是,他成了这个群体的领袖。

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英资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一度占了本地百货贸易的七成;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全港药品销售的七成。有新来的实力不俗的零售商竞争者抱怨说,他们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区和办公大楼。李嘉诚还是香港电力生产的双寡头之一。

尽管李嘉诚在香港的新闻报道里经常被称为“超人”,但他的投资事业中,既有不合时宜的买卖,也有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才能盈利的收购来的公司企业。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移动电话与传呼机市场上的投资,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90年代末期,他的橙子电话公司使他大发横财。后来,李嘉诚又投资3G,很长时间内亏损严重。1987年,他转向了从事石油业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随后又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了股份,但这次投资带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亏损和账面价值的降低。

这些投资过程中,来自港口、零售、电力以及其他香港大型业务的核心现金流量保证了李嘉诚各种成功或不成功的扩张。这一点,也许才是“超人”之所以能作为少数幸运的竞争者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在香港与东南亚的华人商界,“关系”很重要,因为它是产出成果的重要保证。大亨们一方面忙于磨合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一方面彼此之间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往往会出于共同利益合作投资。但大亨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又相当的复杂、微妙。

李嘉诚通过并购取得原属英资的香港和记黄埔后,聘请西蒙·莫瑞来管理这家企业。据莫瑞忆述,他上任不久,收到了新世界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郑裕彤的邀请函,请他见面随便聊聊。因为郑裕彤跟比他小三岁的李嘉诚,是有名的高尔夫球和桥牌上的伙伴,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但当莫瑞向李嘉诚提及这次邀请时,后者的反应却令他感到惊讶。李嘉诚严肃警告他:“要提防这些人,他们几乎与我们一样聪明。”莫瑞私下觉得不解:”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朋友。”

在《亚洲教父》一书所附“人物表”的李嘉诚一栏里,史塔威尔写道:将来,李嘉诚帝国会被分成三等份,分别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继承。

2018年3月16日下午长和集团发布的李嘉诚正式退休公告中,这位神奇的老人说:“日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我还会披上我新的战衣,我会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肯定,他兑现了多年来制定的退休计划和承诺。人们的目光,开始要更多地投射到一直活在老“超人”耀眼光环之下的二代接班人身上了。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