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企业动态

显示 收起

供需关系短期难改 国内血液制品再迎涨价周期(2)

短期内仍供不应求

血液制品如此长周期的涨价与其供需结构长期不均衡有关。

资料显示,血液制品种类丰富,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

但因为此前行业内出现过丑闻和严重事故,国际和国内市场对血液制品的管控都十分严格。我国更是如此,自2001年起,国家就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血制品企业设立新血浆站需经有关部门审批;除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之外,其他血液制品不允许进口,原料血浆的采集过程和血制品的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监管;在终端市场,政府会对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进行严格限制。

“在行政管控下,不少产品出现过倒挂。”该研究员说,当市场被放开后,各类产品价格逐步上涨。

但决定产品价格的供需关系仍然没有平衡。“献血的人少,需要血浆的人口又十分庞大。”上述研究员说,且包括静丙在内的诸多产品应用范围还在逐步扩大。长期以来,我国血液制品存在很大缺口。

国金证券也在一份研报中估算,2015年,我国采浆量仅5000多吨,但国内实际需求达到1.2万吨-1.5万吨,而若只是基本保证血液制品的使用需求也至少需8000吨,缺口十分庞大。

但当前市场短期内仍然无法弥补这个缺口。“这与血浆的稀缺性有关。”该研究员说,血浆供应只能来自于人体,且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血浆只能由血制品企业控制的单采血浆站采集,采血量有限;此前国家还严格控制血浆站的数量,血液成本构成中,血浆成本高达55%-60%。

我国的血液制品品种还相对较少。在国际已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血浆蛋白产品有近30种,部分企业可分离和生产的血浆组分产品达到20多种,但国内企业最多只能生产10多种,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多年的严格监管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技术在进步。“目前,包括血液制品种的病毒灭活工艺已趋于成熟,纳滤工艺引入也更好,我国血液制品总体更趋安全。”上述研究员透露,国家对血液制品的管控也在逐步回归市场化,取消对血液制品的最高限价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国家还在加快对血浆站的审批。国信证券统计显示,自2013年开始,国家对浆站审核逐步放开,包括广东、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份均有多个浆站获批,不少血液制品企业也开始在外省布局浆站。2013年年底,我国浆站数量不超过160家,而到2015年年底,已增至超过200家。博雅生物年报显示,从2015年年初至今,公司已新增5个浆站。华兰生物目前已有15个老浆站,同时在建浆站2个,其中,在重庆新投入使用6个采浆站,预计未来每年还有1-2个浆站获批。

血浆的跨区调配也正在被市场各方期待。“当前供需关系难以打破的另一个原因是血浆无法跨地区调配。”上述研究员表示,随着行业内技术层面的安全性逐步稳定,国家已开始尝试跨区域调配血浆。

国信证券也透露,此前,华兰生物已被国家允许从重庆子公司调配冷沉淀组分至河南母公司生产凝血八因子。国内地方政府也批准新疆德源向贵州泰邦供浆,有效期三年。“目前这只是地方政府层面的尝试,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血浆组分的跨区调配,还需国家在立法方面改变。”上述研究员表示,当前市场上,血液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求量逐步加大,而我国与国际市场相比,血液制品产业方面也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多方面配合的组合拳,才能逐步缓解我国血液制品的供需矛盾。

A股血液制品概念上市公司将受益: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华兰生物、ST生化、博晖创新。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