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赚不赔”定增红利不再 超三成价格“倒挂”(2)
“冲动”的惩罚
“定增项目被套,与当前市场低迷有一定关系,可波及面如此之广,其更多原因还是在于2016年定增市场的异常火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据其透露,去年二级市场不好,资金都涌入一级半(定增)市场,抢项目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频频出现溢价定增的情况。
这一情况也得到了某负责定增基金项目的投资人士的认可。其指出,2016年市场持续低位震荡,二级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大量资金转而看好定增业务,甚至场外资金也参与进来,大肆争抢项目,导致定增原本最吸引人的折扣价大幅减少,甚至出现溢价发行。
另外,彼时定增监管环境较为宽松,上市公司出于种种因素考虑,争相开启定增、收购等资本运作方案,至于是否有利于产业整合和公司业绩提升,往往考虑不够周全。
这一异常火爆的局面最终演化出如今定增大量套牢的“后遗症”。在上述322份“被套”的定增方案中,有多达78份实施时是溢价发行,没有按照“9折”这一最低折扣价发行的方案则多达189个。
例如,苏宁云商2016年6月实施的定增方案,按照15.17元/股向淘宝软件、安信-苏宁2号发行股份,募集290.85亿元,而其发行日收盘价仅为10.5元/股,溢价幅度高达44.48%。近一年过去了,苏宁云商的最近收盘价为10.17元/股,定增参与方浮亏超32%。
芭田股份情况也是如此,其于2016年10月完成定增,按照12.06元/股的价格募集了1.6亿元资金,认购机构为红塔红土基金。而发行日收盘价为10.98元/股,溢价幅度为9.84%。如今,芭田股份的最新收盘价为7.65元/股,定增参与方浮亏36.57%。
“红利”不再
事实上,“未解禁先被套”仅是定增市场整体趋冷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由于前期参与定增的产品表现较差,机构投资者已经很难发出新的定增产品。曾计划投向定增市场的产品也大多调整方向,转向二级市场或其他领域。在融资端口,这一情况同样严峻。“定增已经不是当年的‘香饽饽’,年初还是来者不拒,现在项目投向已很受限制。”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形势变化与政策调整密不可分。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及《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在定价机制、融资规模、时间间隔、公司资质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此后,数十家公司的定增方案或修订、或终止,募资规模明显降低。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49家公司实施定增,募集资金3027.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49%。其中有1309.67亿元集中在1月份,2月至4月份的募资金额分别仅为581.94亿元、718.62亿元及417.65亿元。2016年前四个月,A股定增融资规模高达5174.56亿元,四个月中有三个月募资超过千亿。
据上述投行人士介绍,其根据监管规则拟定了新的投向指引,类似纺织、能源、房地产等很多传统行业,直接划入压缩类、控制类行业,不接受新的业务。同时,类似文化类的轻资产、高估值的项目也明确回避。之前重视程度较轻的商贸、交通运输等现金流充沛、有稳定资金流,低风险、抗周期性的行业,则划入积极进入的行业范围内。
上述投资人士对此表示认同,其表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资金理应寻找更确定的投资机会,有业绩支持的公司、募投项目合理的定增仍将受欢迎;反之,忽悠式、跟风式的融资,以及仅会跟风的资金则会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