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年关流动性自然回暖 政策在创新过节有保障(2)
还得再跨一次“年”
然而,1月份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并不总是低于上年12月份,2016年1月就要略高于2015年12月,更有甚者,如2012年1月,R007月平均值为4.92%,足足较2011年12月高了102BP。这背后,春节带来的长假效应是一项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流动性运行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春节前现金集中大量投放和节后持续回笼容易引起流动性供求大起大落。2016年春节在2月初,银行备付工作主要在1月份开展,故造成当年1月份流动性需求较大,抬高资金利率水平,而2012年春节就在1月份,春节前企业和个人集中取现叠加年初财政库款较快增长,对短期流动性供求产生了叠加不利影响。
“进入2018年,好消息是难熬的年末终于过去,但坏消息是,‘年关’不止一道,农历年还得再跨一次。”新年伊始,有业内人士如此调侃。
近一年多以来,随着流动性总量下滑,资金面稳定性不断下降,各类临时性、季节性因素造成的波动在加大,对春节前大量取现可能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显然不能掉以轻心。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和个人取现将阶段性地造成资金大量流出银行体系,商业银行首当其冲,作为货币市场核心参与机构,商业银行流动性收缩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将产生全局性影响。不难预见,银行面对取现压力,将收缩对外融出资金,非银机构也将因此承受压力。
过去一年多,流动性不光是总量偏紧,波动加大,分层现象也更加突出,这一点在2017年末得到充分展现。2017年末,虽然财政支出充实了流动性总量,但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各类指标考核仍导致流动性出现了显著的结构性紧张。R007与DR007在2017年末一度达到396BP,创了历史新高。对于部分机构来说,2017年末流动性紧张程度已不亚于2016年末甚至2013年6月份。“需警惕节前集中取现导致流动性同时出现总量收缩与结构性紧张。”有市场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