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显示 收起

流量不清零换汤不换药 诚意不够成色差

提速降费之难,不难在计算,难在坦诚,难在竞争的缺失,难在巨无霸们还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流量不清零换汤不换药

流量不清零,千呼万唤始出来。据报道,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将从10月1日开始推出“当月流量不清零”的举措。

虽然让公众等待了许久,但是迈出这一步确实不容易,首先值得肯定与鼓励。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国企改革来说,此举可谓回应了社会关切,一定程度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然而,诚意不够,成色差点,却是不少网友对这一资费政策的反映。原因在于,“流量不清零”是有条件的,当月用不完的可以转到下个月接着用,但剩余流量不能累计到第三个月。换句话说,这里的流量权益仍然不归消费者完全所有。

拿国务院提速降费的标准来看,多少“腼腆”地差点意思,有几分朝三暮四的味道。

为什么这么说?一则,换汤不换药,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即流量套餐的所有权问题。二则,资费标准并没有真正降下来,与之相对应的成本透明度,同样未见提升。至于原因,目前看到的只有技术问题,可能涉及多个软硬件系统及业务流程的调试改造。深层次看,应当是受制于盈利模式,传统语音业务一直在萎缩,流量收入是三巨头新的收入增长点,委实难以割舍。

割到肉,就喊疼,不是垄断行业的法治情怀。目前难以打破“三家分晋”的垄断格局,那就要按照最严格的监管来控制三家的成本、定价与服务质量。

所谓的“流量套餐”,从经济学角度看,无非是一种“消费者剩余”的多买让利模式,比单位购买在“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有所优惠。所以,优惠的实现取决于使用的幅度,如果只用了小部分,单价可能会更高。因此必须赋予消费者足够的使用权益,由其自行决定使用的幅度与频率。

至于什么样的幅度与频率合适,与之对应的资费标准到底是高还是低,恐怕还要给予精准的“数目字管理”。这在大数据的今天,肯定不是什么困难事。

提速降费之难,不难在计算,难在坦诚,难在竞争的缺失,难在巨无霸们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真正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才是中央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本意,也是民众对电信业改革的拳拳期待。

堂堂国企,责任与担当永远不该忘记。提速降费,只是产品与服务的标准,更深层次上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拷问。既然资产属于全民所有,收益也必须造福于民。一方面,我们希望揭下那层羞答答的面纱,把流量权益更大程度矫正;另一方面倘若真存在技术上、运营上的障碍,不妨坦坦荡荡摆在桌面上,在讨论中消除误解,生成更大的共识。

当然,即便无法实现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剩下来的流量也即“生产者剩余”仍然要颗粒归公,通过税收、红利返还给全社会。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