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本药被狂扫反映中国医药产业重大缺陷
近日,一组标题为“中国旅游购物者全面‘攻陷’日本”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买得最多的不再是电饭煲、马桶盖,而是家用药。据悉,日本药的热卖并非始于近期,有外媒今年3月曾报道,春节期间,中国旅游购物者在日购物清单中,医药产品已占据首位。
深受中国游客青睐并大量购买的,也是日本居民日常购买服用(使用)的药品,如止痛品、感冒药、眼药水、创可贴、退烧贴等。据悉,日本家常药受到青睐,原因在于方便购买、药品设计感强,日本家常药比较重视普通人的使用体验,方便普通人看懂便签及正常服用或使用等。
实际上,近年来,在广东等地区,不但是广东之外的游客,而且当地居民也非常青睐香港等境外出产的药品。受到青睐的港药,同样是香港居民日常购买服用(使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治疗风湿等疾病或能缓解症状的功能药水、肠胃药等。究其原因在于,港药设计感强,药厂品牌经营的时间较久,积累了较好口碑,同等价位的港药在功能上的确要大大胜过内地出产的许多医药产品,部分内地消费者对香港医药监管水平抱有信心。
港药购买热潮,不仅包括内地游客赴港购买掀起的潮流,而且港药也通过种种渠道流入广东部分城市,以满足这些城市当地消费者及游客的需求。电商平台上也有专售港药的加盟商户。
同样的中国(内地)游客热买家常药现象,也出现在了日本。这显然还是与日本家常药的品质、设计感、重视使用体验等因素有关。
港药、日本药先后成为中国游客造访境外的热买对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内地)医药产业的重大缺陷。港药和日本药有哪些受到国人重视的优点,对应的就是我国(内地)医药产品的缺点。在我国(内地),医药产品重视打通医院及品牌药店等渠道,重视广告,却偏偏不够重视药品设计感和使用体验。一些较有名气的特效药品、居民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从外包装到产品剂量设置、说明书表述,都颇显“寒碜”,企业宁可花费巨资做广告或者用到打通渠道的关系维护上,也似乎不愿意在改善消费者(患者、用户)观感和使用体验上下功夫。
具体就家常药来说,国内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部分类别药品,药效不足早已成为消费者(患者、用户)吐槽的焦点。这正是有条件买到作为替代品的港药、国外进口药品的消费者,之所以抛弃这类国产药品的原因。
记者以为,我国药品监管职能部门应对境内消费者热买境外药品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同相关的行业协会、大型药企,找出我国(内地)家常药质量管理、使用体验、设计管理等方面与境外标杆产品的差距,加强药品标注有效成分、含量抽检,让国产家常药能够提高水平,以满足境内各类层次消费者的基本需要。
话又说回来,中国(内地)游客到访香港,热衷购买奶粉、药品、纸尿裤,而今让日本也成为热门目的地,结果还是一通买,这种做法也颇为不理性。即便部分访日中国游客了解日本药的优点,基于了解完成购买,也肯定存在其他访日中国游客的盲目跟风之举。
药品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哪怕是标注适用症状完全相同的两种、几种家常药,实际效用存在区别,很可能有不同的服用(使用禁忌)——如果把药品完全当成超市货架上的普通商品,随便购买,囤货在家,根据一纸说明就下决定服用(使用),其实恰恰是健康意识薄弱、拿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开玩笑的体现,不排除因此引发药品错用、滥用带来的突出问题。记者建议,国家药品监管职能部门应就此,会同各口岸海关等部门、各地旅行社针对赴日游中国游客开展针对性宣传,引导热买日本药的中国游客在服用(使用)药品前征求医师、药剂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