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显示 收起

调查显示中老年群体支付安全存隐忧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

春节临近,马上又到了传统的消费高峰期。中国银联今天发布了最新的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通过100多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在线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包括广东、上海、江苏、福建等经济较活跃地区的9万多份有效问卷,中国银联分析后,归纳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的几大特点。

中老年支付安全存隐忧

调查显示,2016年超过9成的受访者用过手机支付,比2015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网上实物类消费购物、线下商店消费、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预定电影票等是移动支付用得最多的几个消费场景。值得关注的是,超过四成的受访者消费时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大额偏向用卡,小额使用手机这样的一个特点,应该说是2016年的一个主流,这也跟央行新出台的账户分类管理新政有非常密切的一个关系。

近半数受访者月均消费超过2千。那么大家用移动支付都花了多少钱呢?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月平均网上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比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超过四成20-30岁年轻女性的月均消费超过5000元,远高于平均水平,成为消费主力。调查还显示,学历越高,网上消费能力就越强,博士、硕士学历受访者中有1/3的人月平均网上消费金额超过5000元。

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移动支付方便快捷,是其加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不过,调查报告也显示,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过损失。

男性及中老年群体支付安全存隐。被调查者中,39%的男性和25%的女性都遭遇过电信诈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约有24%的被调查者不仅遭遇了电信诈骗,而且发生过损失。在受骗群体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了50%。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在移动支付方式上,中老年群体可能多关心是怎么用,对于一些支付的安全的习惯,或者支付的方法,还需要有更多了解。

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骗取验证码骗人最多。调查显示,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是最常见的诈骗手段。其中,85后的受访者遭遇盗用社交账号欺诈超九成;40岁-50岁的消费者遭遇木马链接短信风险超过八成;30-40岁的消费者约六成有被骗取动态验证码和遭遇钓鱼网页等欺诈风险。

55%的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在遭受的电信欺诈损失中,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虽然比2015年下降三成,但依旧高达55%。由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承担损失的分别占比是13%、10%和6%。由公安机关追回损失的占9%。

提升安全支付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在分析了移动支付面临的各类风险之后,中国银联也给出了几项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加强支付风险的防范。

尽量不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查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比如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这样做的风险是,消费者的手机一旦被植入木马病毒,将面临短信验证码被劫持的风险,犯罪分子就能通过找回密码功能,盗取你的账户资金。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比如像招聘网站、社交类的还有包括金融类的这些相关网站,尽量不要使用手机号码来进行注册,可以使用一些字母加数字的用户名,还有包括像邮箱等其他一些方式来保证自身安全防范风险。

关注最新诈骗手段提高应对欺诈能力银联还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社交软件中出现的各种借款借口及链接,有疑问先主动电话确认;对积分、中奖等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相信并点击;不要相信任何索要手机验证码的行为。

建议大额账户选配保险化解损失。对于银行卡被盗刷的问题,银联建议,目前部分银行推出了账户盗刷保险,消费者可以优先选择这类银行卡,当然也可以自己向保险公司购买银行卡安全险,以化解账户的风险。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