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显示 收起

中国夜经济新图景 中国“夜经济”数据正式出炉

在很多人心中,夜生活才是享受的时刻,这几年,中国夜生活很丰富,你的城市夜生活是怎样的呢?有媒体就推出了中国夜经济新图景,在国内“夜经济”很火。解锁了“夜经济”的“新姿势”,有很多城市夜经济正在追赶。

国内崛起新型夜经济

如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方面自然也是提升了。还推动了“夜经济”促进消费,根据中国夜经济新图景,现在“夜经济”正式亮起来了。消费主力军是年轻人,如今的中国夜晚的灯光是愈发璀璨!

为适应受众需求,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新华社8月5日起推出全媒体栏目“民生直通车”,打造文字、图片、视频融媒体报道,定期选择一民生热点话题推出深度调研报道。本周推出第一组“夜经济”调研报道。

20:30,北京前门天乐园戏楼。亮相文化创始人马瑛瑛目送观众散场,“又是满座!”一批“90后”“00后”表演的创意京剧,让这所百年戏园又“活”了过来。

23:00,西安大雁塔广场。外卖小哥齐鹏鹏在火树银花的广场前穿过,五份水盆羊肉整齐地“躺”在后座箱里。不远处,一群游客正举着手机兴奋地直播着夜景。

凌晨两点,成都玉林路小酒馆。一曲《成都》火了无数小酒馆,各地游客排队来体验“思念的愁”。

城市繁荣夜经济

凌晨五点,兰州大众巷马子禄牛肉面总店。大锅内清水沸腾,壮实的拉面师傅甩开膀子揉面,第一碗牛肉面即将出锅。此时,这座西北城市的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普通一夜,中国“无眠”。夜镜头里的中国,夜生活愈发丰富,灯光愈发璀璨。一个叫作“夜经济”的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亮起来的“夜中国”

中国“夜经济”有多火?一组数据告诉你答案。夜晚成“剁手”高峰期。《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时段,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

仅“小龙虾”就吃出千亿产值。美团点评报告称,2018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仅在美团平台就卖掉约4.5万吨小龙虾。而18点至21点、23点至次日凌晨1点,均是小龙虾订单高峰期。

“吃”“喝”“玩”“游”全都有。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区域18点至次日早6点夜间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5%以上;上海黄浦江游览接待游客11万人次,同比增长46.7%。

中国“夜经济”潜力有多大?各地政策力度可见一斑。2019年,北京出台1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进一步优化夜间营商环境;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2019年底前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南京提出到2020年,力争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左右;成都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西安提出构建“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游经济。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时空得到延展,人们对美好夜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可以说‘夜经济’的火热是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积极推动“夜经济”促进消费、服务百姓的同时,不少城市把“夜经济”作为城市气质“代言人”。北京提出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成都“夜经济”主打“休闲牌”;南京将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相结合,形成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哈尔滨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项目,促进冬季冰雪旅游夜间消费……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现代服务业处处长陈丽芬认为,“夜经济”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夜经济”的“新姿势”

路边小吃、地摊、装满小商品的后备箱……这些曾经是老一辈人关于“夜经济”的时代记忆,而在技术不断发展、消费加速升级的今天,“夜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全新的特点。

“东西南北”各不同。口碑夜间到店消费数据显示,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居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资料显示,东部城市居民夜间消费强于西部,其中北京与东南沿海城市最为活跃。

许光建认为,“夜经济”繁荣程度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夜经济’说到底也是经济的一部分,东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要高于西北城市,‘夜经济’自然更红火。”

一些城市正在“夜经济”的赛道奋力追赶。今年7月,沈阳最大水上音乐喷泉亮相浑南区中央公园,开放当日便吸引4万余名游客;乌鲁木齐五一星光夜市人气火爆,群众拼桌吃饭,其乐融融……

小镇“夜经济”在兴起

一些小镇和乡村也开始做起“夜经济”文章。距西安100多公里的合阳县将眼光瞄准夜间旅游,7月推出的实景剧《关雎长歌》每晚在黄河岸边上演,一个多月来,人气正逐渐汇聚,为这座渭北小城沉寂已久的黑夜增添一抹亮色。

“除了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小镇青年’已成为消费新主力。下沉市场受制于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夜间消费需求还没有充分释放。如果能瞄准消费者需求,把夜间活动发展起来,小镇甚至乡村‘夜经济’照样可以有声有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看不见的“夜经济”

在0和1织就的互联网世界里,一种看不见的“夜经济”正在蓬勃生长。

街头奔忙的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灯光下的网络主播……科技催生一批新兴职业,给当代“夜经济”注入完全不同的内涵。以淘宝夜间直播为例,从主播到背后的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等,仅因直播兴起的职业就多达数十种。

“烧”好“合理发展”这把火

个别城市忽视科学规划,在城市中心、居民聚集区“空降”夜市一条街等消费场所,带来交通堵塞、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扰民问题。有的城市打造夜间消费商圈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当地百姓实际消费水平。

许光建表示,不能把“夜经济”做成面子工程,更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和百姓需求,一哄而上搞“空中楼阁”。

“发展‘夜经济’不能‘赔本赚吆喝’。比如夜间公交怎么开,要算经济账。公交公司可以亏,但公交公司加上商场的综合效益是赚的,这个夜班车就可以开。商家营业到几点,得由消费者说了算,不能强求。”尹志新说。

成都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处长王永刚是一位有着40年工作经验的“老商业”。他眼中的“夜经济”,不是仅仅为了促消费,更多应该放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提升上。“坐红眼航班的人能顺利打上车,夜班工作者能轻松找到一碗小面,这才是‘夜经济’应该有的民生温度。”王永刚说。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