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寻找反Facebook群体 社交网站的另一种未来

在大谈创新的互联网世界里,广告作为最为成熟也最具诱惑力的赚钱渠道,早已深入到创业者甚至用户的骨髓里,这尤以社交网站为最。Facebook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在二季度全部29.1亿美元的营收中,广告收入高达26.8亿美元,换句话说,广告收入为Facebook贡献了92%的营收。再看看国内的新浪微博,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新浪微博总营收为7730万美元,其中广告收入高达5960万美元。

两大社交网站在营收和广告收入纵然有差距,但毫无疑问,广告都是社交网站生存的不二法则。

但一个名叫Ello的社交网站却勇敢的对广告说不。

随着Facebook的日益强大和人们对个人隐私的关注,社交网络中出现了一股Anti-Facebook的力量,即反对社交网站搜集、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商业化,比如Ello。网络杂志Slate最近发表科技作家WillOremus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社交网站

我们对社交网络的抱怨是多方面的。我们讨厌和我们政见不同者的政治口号;我们讨厌追逐喜好,讨厌自我推销;我们讨厌把我们的想法、对话、照片和浏览习惯托付给一家帮广告商向我们兜售商品的大公司。

寻找Facebook的替代者——一个更好、更有人性化的地方,张贴我们的照片,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和家人正在做什么事——已经进行好几年了。然而连谷歌也不能创建一个真正的Facebook对手。

最新的希望是Ello,一个简约主义的社交网络,目标是成为一个更酷和没有广告的Facebook替代者。上月Facebook正因为要求用户实名注册而受到指责,而Ello则允许人们匿名加入,因此备受关注。Facebook的要求冒犯了异装癖人士,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Ello的早期用户。尽管只有一个邀请的规定,Ello发展的如此迅速以致其服务器都崩溃了。

Ello已经募集了550万美元,随后它宣布自己是一个公益公司,签署了章程,发誓永远不加广告和不使用个人信息。Ello的举动为它赢得了一轮赞赏的报道。

然而历史表明当谈到Facebook挑战者时,高调和可行性之间的距离可能比看起来的还大。

Ello提出的概念听起来像另一款理想主义的应用Diaspora,该应用在2011年推出,被宣传成Facebook的竞争对手。

受一场关于网络隐私演讲的启发,四名纽约大学学生在一个计算机实验室里萌生了Diaspora的创意,后来他们通过Kickstarter创业孵化器筹集到20万美元。他们的承诺是:一个用开源软件打造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服务器,控制他们和朋友分享时的个人信息。

当时这家公司上了新闻头条,在还存在很多漏洞和安全问题时就推出了。当谷歌宣布推出有相似隐私功能的社交网络后,事情对于Diaspora变得更糟了。现在该应用还在被用,但再也不会对Facebook的主导地位产生影响了。

Diaspora失败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最简单的:无论多少人加入,对比Facebook该应用还是让人感觉像是个“鬼城”。要创建一个比Facebook特色更好的社交网络太难了,尤其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功能是他们的朋友要也在其中。

尽管如此,科技作家Dwyer不认为Facebook是毫无破绽的。如果其他创业公司能创建一个映射现存真实世界社交群体的社交网络,他们就还有机会。

但如果“反Facebook”的理念存在致命缺陷该怎么办?这正是社交新闻平台Prismatic创始人BradfordCross在花几年奋力打造网上社区后逐渐领悟到的。他认为社交媒体公司需要定义他们是什么,而非他们不是什么。“没有人会关心什么不是Facebook,人们只在乎怎么满足他们的需要。Facebook满足了人们与他们关心的人保持联系的深层需求——特别是当用其他方式无法保持联系时。

那些在后Facebook时代能成功的社交类创业公司都是从开拓一个不同领域开始的。产品必须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比如能分享时髦手机快照的Instagram,能社交和改进职业的LinkedIn,或者能展示用户在时尚、食品和设计上品味的Pinterest。

如今Facebook的堡垒从正面看起来是无比强大的,它更可能被某些从侧门溜进来、有不同社交模式的人颠覆。

简单说,Diaspora和Ello可能永远成不了他们宣称的Facebook竞争对手。然而这些宣传本身能起作用,不是破坏Facebook,而是让人们关注其缺点,迫使它回应和适应新情况。

Diaspora和Google+促使Facebook采取了更好的隐私选项,Ello的成功也已促使其弱化了实名制。就在Ello宣布融资的当天,Facebook推出一个名叫“Rooms”的应用,让用户可以使用网名并建立聊天论坛。《连线》杂志称其为“互联网匿名社区的未来”。

往昔的Facebook挑战者如Instagram和WhatsApp正作为独立应用在Facebook的庇护下成长壮大。因此如果你讨厌Facebook的话,你还有其他选择,只是其中不少已被Facebook拥有。

对广告说“不”的Ello

在大谈创新的互联网世界里,广告作为最为成熟也最具诱惑力的赚钱渠道,早已深入到创业者甚至用户的骨髓里,这尤以社交网站为最。Facebook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在二季度全部29.1亿美元的营收中,广告收入高达26.8亿美元,换句话说,广告收入为Facebook贡献了92%的营收。再看看国内的新浪微博,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新浪微博总营收为7730万美元,其中广告收入高达5960万美元。

两大社交网站在营收和广告收入纵然有差距,但毫无疑问,广告都是社交网站生存的不二法则。

但一个名叫Ello的社交网站却勇敢的对广告说不。

你很难想象过去一周人们对这个社交网站的疯狂程度。由于还处于测试阶段,Ello现在并不开放用户注册,新用户必须得到邀请才能使用。在这种刺激下,每小时的注册规模从几周前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4000人,高峰期接近4万人,在Ebay上,一个Ello的注册邀请码更是被炒到500美元。

从Ello的产品设计来看,这个社交网站与其他社交网站并无太多不同。你建立自己的主页后,可以更新状态、发照片,转发或评论朋友的状态。相对于Facebook相对「臃肿」的设计,Ello提供了极其简洁的界面和功能。但这并非其主要卖点,在其注册页面的介绍里,有这样一段「宣言」:

Yoursocialnetworkisownedbyadvertisers…Youaretheproductthat’sboughtandsold.

节选的这两句话就像是传说中「房间的大象」,我们似乎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无一例外的忽视——我们「免费」的使用Facebook、Twitter、微博,却将个人喜好、位置、照片的所有权部分的转让给这些社交巨头们,再由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进行归类、分析,得出一份份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分析报告,再接着卖给不同的广告商。于是,你的邮箱里躺满了天才工程师为你分析出的楼盘促销邮件,手机短信里装满了数据机器为你推荐的豪车打折消息…

web1.0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即人与信息的连接,web2.0要解决的就是人与人的连接。我们可以将web1.0理解为传统媒体如杂志、报纸作为信息传播中介的延续,于是,以Yahoo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无一例外的都是广告驱动。但在web2.0的人与人连接时代,广告模式难道还将延续吗?Ello要做的就是回归社交的本质:连接。

Webelieveasocialnetworkcanbeatoolforempowerment.Notatooltodeceive,coerceandmanipulate—butaplacetoconnect,createandcelebratelife.

Youarenotaproduct.

在Ello注册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Ello和其他网站一样提供了两个选项:「我同意」和「我不同意」,如果用户点击「我同意」则跳转到注册成功的页面上,而如果点击另一个选项,会自动跳转到Facebook页面,这个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Ello成败的因素:用户

任何一个社交网站成败的关键其实都是用户,但很遗憾,正如Ello宣言里所言,虽然各大社交网站口口声声说「以用户为中心」,可他们都只是把用户当做买卖的商品,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取悦广告商,进而构建所谓完美的盈利模式。至于用户怎样,不过是最最其次的事情,充其量,减少一些垃圾广告推荐罢了。

Ello所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难题,而且更为严重。社交网站的用户与商业模式之间长期都是一个互相博弈的过程。当用户规模较小时,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推广营销,此时也就需要得到投资人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认可,这样才能融到钱;而当用户规模扩大之后,投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的期许会变得更大,也对这个社交网站能否盈利的质疑会越来越重。

根据财富杂志的报道,Ello计划推出多样化的收费模式,目前已知的是用户需要掏两美元才能拥有两个账户。Ello希望能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并优化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并转化为付费用户。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