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中国高铁出口因翻译错误丢订单:刮雨器译成抹布(4)

守住市场最有效的是本地化

12月12日,南车株机与马来西亚交通部签订约4亿元的动车组维保服务合同订单。张旻宇介绍,“这是米轨动车组项目上线运行以来,我们获得该项目的第二个维保(维护保养)合同。”

维保工作主要由马来西亚本地员工承担,南车株机提供培训与技术指导。这既是马来西亚政府对海外投资项目本地化的要求,也符合南车株机深耕市场的策略。

许波认为,“进入一个新市场难,守住一个市场更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本地化,努力融入当地。”

2010年,南车株机首次进入马来西亚,获得近40亿元的城际动车组订单。2013年,南车株机投资4亿元马币(约7亿元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亲自开动挖掘机为项目奠基。

周清和表示,该基地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招收70%的马来西亚本地人员就业,通过技术输出,以及未来对产业群链的培育,马来西亚可以在一定程度逐步掌握轨道交通装备技术。

但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问题仍难以避免。

南车株机马来西亚生产基地负责人王璐科在当地工作已经三年,需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银行、居民、工程承包方、技术合作方等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复杂关系,“冲突总会有,大的原则是透明规范,相互尊重,然后能够利益共享。”王璐科说。

他举例称,为了便于沟通,公司招聘时准备找一个马来西亚人,结果,本地员工反倒说这是民族歧视,他们认为岗位说明书不应该提民族,也不能提宗教信仰。“中国员工不懂海外当地的情况,当地员工又不太理解中国企业的做法,管理和沟通的成本高。”王璐科说。

张旻宇认为,文化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比如说,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我们就特意在米轨动车组上设计了祈祷间;还专门留了一节女性车厢,便于伊斯兰教某些更保守的教徒乘坐;就连行李架的设计也参照了伊斯兰教堂的穹顶。从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和细节,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诚意。”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