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中国农村年轻人正掀起一波返乡种地浪潮

再度沸腾的乡村

农村的年轻人们正掀起一波返乡种地的浪潮。农村的土地成了金疙瘩。村里的土地转包费达到每亩地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不仅仅城市经济正在发生激烈变化,农村也是如此。随着城市资源不断流入农村,近年来农村也呈现了新景象: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较为普遍;农村家庭生猪散养急剧减少;乡村公路普遍硬化之后,小汽车正在加速进入农村;城市里的广场舞也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起来;养老院床铺供不应求;在偏远的云南山区,农民甚至也开始购买口粮,而不是种粮。同时,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转移到一些农村地区。

这些新变化也在数据中得到体现。在生产领域,近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的增速都在20%以上,2014年上半年达到3.8亿亩。农村的公路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机化的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估计会达到62%。在生活消费领域,2014年农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的信息化投资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注册在村镇的淘宝网店的数量也近年也在大幅增长。这些趋势未来还会持续,这是农村的新机会,也是中国的新机遇。

缺乏有效组织的小农们真的能在市场浪潮里牢牢把握并延续自己的新选择么?市场的波动会不会把农民们再次被抛入背井离乡的洪流?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1亩地=1000斤小麦。这是笔者家乡所在农村最新的土地转包行情。

多年来,外界都有一种共识:农业比较收益低,青壮年外出务工,田地因缺人耕种而大量抛荒,农业生产面临危机。但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变化,与这种印象正在形成越来越奇特的反差。

这个春节,笔者在家乡农村看到,不仅村中留守的老人妇孺始终坚守着土地和农业,甚至青壮年也正在掀起一波返乡务农的浪潮,由此引发活跃的土地流转。土地变得金贵,甚至一地难求。

1亩地=1000斤小麦

曾几何时,农村改革将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全国打工大潮中。笔者家乡也被卷入这一潮流中载沉载浮。每个年后,看得最多的是爷爷奶奶抱住嚎啕大哭的孙子孙女,与扛着行李的儿子儿媳挥手泪别的场景。

然而2005年前后,潮流渐渐逆转。村里有几户人家从外面学来了反季节大棚西瓜的种植技术,并试种成功,经过几年推广,打开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销路。看到在家种地收入增长,纷纷有外出的人们返乡重操旧业。“种地收入不比打工差。”他们说。

如今在家乡,耕、播、收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黄牛在村庄里消失了,连拖拉机也越来越少见,而代之以大型农业机械。在有的村,仅大型联合收割机就有七八台,作物收割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小麦可以直接在地头卖掉。相较于黄牛耕作下的半月甚至整月,拖拉机动力下的十来天,现在花点钱就可以两手一甩短短几小时内完成整个收种。种田变得简单轻松,即使从小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年轻人也不难掌握。大型农机的普及,是把农民重新吸引回土地的一个关键因素。

村里由此掀起返乡包地耕种的浪潮。现在村里及周边有将近一半的土地处在流转状态。更有村里年轻人到外村甚至外乡镇去转包土地。相比前几年,现在农村的土地成了金疙瘩,为拿到土地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村里的土地转包费达到每亩地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