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官员现第四次下海潮:压力大、薪酬收入低(3)
法治推进权力后退
一直以来,业界对证监官员空降原监管机构一直持异议态度。
证监会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天然是监管与被监管关系。官员下海之后,由于角色的互换,双方变成利益共同体。从猫和老鼠的关系变成大猫和小猫的关系。这使得市场质疑证监会在执法时容易网开一面,执法力度不严。
值得应幸的是,从国务院主导的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以及证监会“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市场化监管理念之下,证监会官员下海后在机构中所起的作用也日趋减弱。
来自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的数据也佐证在资本市场监管转型中,证监会下了简政放权的“先手棋”。2014年,全面取消13项行政审批,还有一批拟取消事项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公布。
“现在证监会所管辖业务,几乎大部分流程都已经向全社会公开,对于机构而言,公关与不公关效果差不太多,与以前有天壤之别。”刘明表示。
2015年开年,证监会对IPO及企业再融资的审核进一步公开透明。从2月1日起,IPO发审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将在网上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监督。一起公示的还有企业再融资审核情况。而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目前有90%以上的交易单数已不需要证监会审批。
资本市场法治的进一步推进也必然逼迫权力的进一步后退。
在2015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肖钢透露,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与事前审批为主的机制相比,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最大的特点是,监管权力和责任边界清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我们要抓紧研究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要求,在证券期货市场外商投资领域探索建立负面清单。”肖钢表示。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