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月抛千亿美元 中国外储到底够吗?

近日,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的报道占据媒体头条,过去两周连续抛售1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更是引起资本市场骚动,抛开大规模抛售的原因,中国现在3.6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保证了正常外贸支付和清偿后,到底还有多少家底,这些家底够不够如此规模的抛售?

中国现在拥

中国外储月抛千亿美元

有3.6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乎占世界的1/3,其中2/3是美元资产。中国拥有的美国国债数量也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显得过于庞大,以至于国家都在想办法为它瘦身。

但是,真的是太有钱了以至于“花都花不掉吗?”为了回答本问题,我们先从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角度分析。

中国的外储仅仅为适度 不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中国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黄国波曾表示,衡量一国外汇储备是否合理规模的标准,各方有不同的认识。但“一般来说,需要考虑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条件,经济开放的程度、利用外资以及进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黄国波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一揽子综合指标,相对比较合理。该指标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相当于该国的30%的短期外债、10%-15%的证券投资(比例大的适用于固定汇率制国家)、5%-10%(5%对应的是浮动汇率制国家,10%对应的是固定汇率制国家)的出口和5%-10%(比例大的适用于固定汇率制国家)的广义货币(M2)总和的100%-150%。

即如果设X=一国30%的短期外部债务+(5%-10%)的出口+(10%-15%)外部组合负债+(5%-10%)的M2,且X≤一国的外储规模≤5*X,那该国的外汇储备是充足的。

花旗银行根据这一指标计算得出,中国央行应该拥有至少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中国现在的外储规模为3.69万亿美元,接近上述X的150%,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还是相对充足的。

NextPage]

但是,花旗指出,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外储的充足性是比较低的。在花旗的测试中,中国的得分只高于南非、捷克和土耳其。

法兴银行也根据IMF的标准进行了测算,法兴称,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其实际所需外汇储备的134%,换言之,有近9000亿(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储备都可以在不威胁中国外汇持有头寸的情况下进行汇市干预。

如果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且按照之前的每两周1000亿美元的幅度减持的话,那么中国还可以继续干预18个月。

第一财经日报也曾报道称,横向比较看,如果以外汇储备实际规模/IMF适度规模下限比例来衡量一国外汇储备过量程度的话,中国为161%,低于巴西的183%、俄罗斯的172%和印尼的166%,在大型新兴市场国家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真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也不是外界所渲染的“盆满钵满”。

危机时期 外储的保护伞很重要

以上是从外储本身的指标来讲的,在正常时期,外储的作用就是用来国际贸易支付和清偿的。但外储真正发挥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在金融危机时刻,因为在危机期间,面对大量资本的“外逃”,为稳住货币和国内市场,国家只能拿出真金白银的外汇储备来购买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回声仿佛还“言犹在耳”。9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固守本国汇率却又敞开资本项目交易,因此当国际资本大肆做空本国货币时,脆弱的经济体制和单薄的外汇储备根本无法抵抗,以至于货币“一泻千里”,经济受重创。因此在危急时刻,外汇储备对一国的保护作用异常关键。

2008年的韩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当时的韩国持有2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6个月进口、26%的GDP和1.4倍的短期外债。从传统指标看,韩国似乎大可高枕无忧。但当金融危机诱发的资本外逃愈演愈烈,国际投机力量大肆做空韩元之际,韩国央行被迫入市干预,外储一年内缩水近1/4。

NextPage]

后来美联储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向韩国“放水”,稳住了韩国市场信心,否则韩国极有可能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

因此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也都吸取教训,大力积攒本国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5年6月,较有代表性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分别增长大约5倍、6倍、12倍、24倍和23倍。

我国创新性使用外储 不能“任性”

我国一直在提倡创新性使用和投资外汇储备,因此可以看到外汇储备身兼数职的功能,主要有三类:政治性项目,如坦赞铁路,一般报国务院审批,直接动用外储;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的丝路基金,目前外汇储备已经注资65亿美元、为亚投行实缴近60亿美元、为金砖银行实缴100亿美元;助力企业走出去,如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掷930亿美元注资国开行、进出口行,并于去年成立外管局委托贷款办公室,以协调商业银行外汇资金不足的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去。

但这些项目对外储的投资也构成极大挑战。如有些政策性项目中因规划欠缺、战乱频繁等因素十多年收不回本息的情况。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动脉坦赞铁路的修建,最初就由中国提供了9.88亿元无息贷款,发运设备材料近100万吨,走过了“一事一报”的特殊路径。而如今,这条铁路已近废弃,年运量不足50万吨,每周两趟客车,设备老化失修,经营难以为继。

同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一些基建投资项目更倾向于回报周期、投资规模大、地缘政治更复杂的特点,而一旦投资亏损过大,就会对RMB币值造成较大影响。

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强调,外汇储备投资管理,首先保障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其次才是保值增值。所以,即使中国有近3.7万亿美元的外储,世界第一,但花销不能任性。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不能过分依赖创新运用。外储是公共资源,应该拥有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一分都不能浪费”。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