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销售洗牌利好持牌“正规军” 受益于规范力度加强
一纸监管新规很可能加速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进程。由于今后私募基金销售只能通过直销或者持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进行,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持牌财富管理机构而言是一大利好,而一些实力不足的小型第三方平台可能遭遇较大的压力。
受益于规范力度加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规范了私募基金的募集主体资格。今后,募集行为主体只有两类:一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统计,截至12月14日,已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24625家,比1月底的6974家增加约1.7万家;二是在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根据证监会10月份公布的名录,全国共有314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包括117家商业银行、98家证券公司、13家期货公司、4家保险公司、3家保险代理公司、6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73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基金业协会表示,此举能够摒除市场上杂乱无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避免监管真空造成日益加剧的诈骗及非法集资隐患,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利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对于知名度较高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显然是一大利好。好买财富副总经理张茹表示,已经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正规军”的确将受益于新规,不过这并不主要体现在市场蛋糕上,而是体现在游戏规则上。一些“小三方”的整体销售量并不十分突出,但其侵蚀性和破坏力是惊人的。一些公司倚仗自身人员少、成本低,对市场秩序时有扰乱,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计成本的抢单行为,但是又并不重视产品筛选和客户服务。对于正规的销售机构来说,新规对于市场秩序的规范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样的平台值得信赖,其实很简单,能够卖公募基金的平台就可以信任。”汇付天下旗下外滩云财富总裁许耀旂也表示,在第三方销售平台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销售牌照更具备辨识度。取得牌照的平台为满足监管要求,其运作往往相对规范,更值得信赖。
强者恒强阶段到来
据了解,目前在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私募基金销售“大户”主要是诺亚、恒天、利得、好买、钜派等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这些原本就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机构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强者恒强的阶段已然到来。
对于一些小型第三方机构来说,短期内必然要经受一定的挑战。有分析指出,要想获得公募基金销售牌照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仅建立一套恒生交易系统就需要每年100多万元的费用,对于小型第三方来说仍是较大的支出。
“显然2-3个人就能搭台卖产品的草莽时代过去了。”张茹表示,不过这也将促使一些第三方销售机构去申请销售牌照。
不仅是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私募基金行业本身的生态也将发生变化。有私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经历了2015年上半年迅猛扩张以及年中市场大跌的洗礼之后,这个行业事实上已经经历了一次洗牌。而现在通过对募集行为的规范,小私募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一般而言,通过知名主流销售机构募集产品,成本会相对较高,并且这些销售机构对于私募的过往业绩、管理团队、风控措施也会考察得更为细致,尤其是经历了市场这么剧烈的起伏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速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