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央行节后灵活开展逆回购 货币政策保持中性适度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继续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昨日开展了100亿元的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继续持平于2.25%。虽操作量甚微,但在节后央行仍延续逆回购,向市场释放出继续扶助流动性之意。

央行灵活开展逆回购

春节前后,为稳定流动性预期,公开市场在工作日“天天见”,央行灵活运用多种期限的逆回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春节前的2月6日开展了1100亿元的14天逆回购,2月14日又恢复了7天逆回购,操作量为100亿元。

巨量逆回购面临到期

从数量上看,仅春节的前一周(2月1日至6日),央行便通过逆回购净投放4400亿元,连续5周实现净投放,这令春节期间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平稳,2月6日的7天回购利率已降至2.27%附近,较1月底下行15个基点。

据记者统计,若不计春节前投放的中期借贷便利(下称MLF)等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仅就短期季节性投放的逆回购来看,春节后将面临16950亿元逆回购到期。

按照此前央行春节流动性部署,分为短期季节性和中期流动性支持两类。前者为对主要金融机构实现全覆盖的逆回购,但在春节后均面临到期,按往年惯例,将与节后大规模的现金回笼实现自然对冲。

而对于后者,即节前投放的中期流动性支持,则包括MLF、抵押补充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从节后来看,在2月和4月将分别有1100亿元和5510亿元MLF到期。

兴业研究预计,针对这些操作的集中到期,央行也将进行大量逆回购、MLF等操作来对冲。因此不出意外,2月份央行仍将延续1月的流动性管理模式,打出逆回购加多种工具的“组合拳”。

货币政策保持中性适度

春节前并未降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运用上述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对此,央行在6日发布的201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首度公开释疑。

央行称,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看,以准备金工具为例,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负债方中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中的法定准备金会相应转化为超额准备金,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促进市场利率下行,加上降准信号意义较强,有可能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这些在一定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流出增多,外汇储备下降。

不过,人民币汇率在春节期间又有变化。美国加息预期延后和美元走弱,令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幅缓解,离岸人民币汇率连续走高。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上证报记者说,春节期间流动性波动每年都较大,但这种波动是短期的,今年春节前,央行针对中长期和短期流动性出台了不同的应对举措,并未选择降准,主要是面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这一客观现实。

“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相对减轻,未来只要出现双向波动,贬值预期阶段性减弱的可能性较大。”连平称,届时央行也可能动用降准工具,但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趋向宽松的边际空间将越来越小。

央行也指出,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适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同时又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要综合运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指出,2016将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称MPA)。MPA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工具,而是对原有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其“升级版”,将单一指标拓展为七个方面的十多项指标。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总的来说,宏观审慎能够弥补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中,货币政策主要是盯着物价稳定,但是即使CPI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很大;而金融监管的重点是保持个体机构的稳健,但是个体稳健并不等于整体稳健,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个体风险的传染性还可能加剧整体的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金融危机。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