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2016赤字率将提高到3% 财政支出有效性将遇大考(2)

提高赤字率是被动式选择

李克强在《报告》中解读3%的赤字率时称,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由于GDP增速放缓,导致政府税收下降,而诸如民生项目等刚性支出又在加大。因此中国财政正面临收入减少且支出加大的困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财税收入和经济周期基本同步,如果2016年名义增速如果在7-8%的话,税收增速基本在同一水平。一方面,在支出上要有所控制。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压力是不对称的,地方上会更大一些。

他认为,地方政府主要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较多,地方发债的额度在降低,1.18万亿元地方债新增规模,和财政改革前每年新增地方债3万多亿有所减少;其次,地方上的土地出让收入降低;最后,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措施对于地方的财政影响更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向腾讯财经表示,税收减少是三层因素导致的。首先是经济趋缓,税收下降得快。其次是政策性的减税,多数是针对小微企业和研发单位。最后是改革性减税,比如“营改增”。“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会呈现税收更大下滑的局面。收入和支出的矛盾更加严峻。”

财政资金“入不敷出”的背景下,提高赤字率似乎成为了“政策箱”中唯一的工具。

刘尚希指出,财政支出多为刚性支出,面对两难局面,“只能适当提高赤字率”,这样一方面可以支撑税制改革,一方面也能支持财政支出的力度和强度。

中诚信国际公司政府融资评级副总监关飞也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靠增收节支,一方面靠提高赤字来弥补。“但增收和节支比较难。这个时候提高赤字也是迫不得已。”他说道。

“提高赤字率其实是被动适应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一定是有效推动。”关飞如是表示。

赤字率仍需进一步突破

3月7日,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财政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的实际赤字率为2.4%。但据多家机构分析,2015年实际赤字率早已破3%。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宋宇认为,财政稳定基金和一般公共财政账户结转结余因素调整后,2015年实际的支出收入差已经达到3.5%。

朱海斌表示,因为财税收入和经济周期同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税收政策作为逆周期的调控工具,“赤字率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在朱海斌看来,在未来几年中,中国有空间将财政赤字率扩大到4%甚至更高水平,因为更高的中央政府赤字率,将有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根据朱海斌的测算,赤字率仍有上浮空间。他认为,中央的财政政策需要调整,预算外的地方债务以往并没有表现在赤字上。他认为,不应一味保持较低的赤字率,“财政改革要强化地方财政约束,应将以往一些地方隐性债务,通过赤字率的提高转入预算内。”

但是,如果赤字率的提高,一部分转化成了风险解决方案,支出对经济提振的有效性,可能值得商榷。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如果加上4000亿元的地方专项债券,2016年的广义赤字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将超过4%。”

汪涛表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随名义GDP一起放缓将推高赤字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虽然预算赤字率提高,但实际刺激力度有限。”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