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银行香港IPO认购均不足额 创最差纪录
近日在香港IPO的两家银行——浙商银行和天津银行认购颇清冷。其中天津银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一成,创下近年中资商业银行在香港IPO的“冰点”记录。如果加上去年12月份同样认购不足的两家城商行,则四个月内四家银行在香港IPO均遭冷落,创下中资银行在香港IPO的最糟糕认购记录。
在不良率持续上升和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连续“冷遇”再次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四个月内四家银行香港IPO认购均不足额
近日,浙商银行和天津银行几乎同时在港股IPO,也几乎同时遭受到香港投资者的“冷遇”。
根据招股书和配发结果公告,两家银行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股份都未获足额认购:浙商银行获得0.56倍认购;天津银行认购率仅有7.76%,不足一成。国际发售方面也不甚理想,天津银行国际发售的认购额仅略多于发行数;浙商银行则主要仰赖基石投资者的“护航”。
不仅认购不踊跃,两家银行IPO定价也都贴近发行价区间的底端。根据招股书,浙商银行计划通过IPO发行33亿股,发行价区间为3.92至4.12港元;最终定价为3.96港币。天津银行计划发行9.955亿股,发行价区间为7.37至9.58港元;最终定价为7.39港币。两家银行发行价格均逼近最低定价。
遭遇香港资本市场冷遇的不仅仅是这两家银行。2015年12月份在香港IPO的青岛银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0.36倍认购,锦州银行则仅获得4%的认购。两家银行最终成功IPO都仰赖基石投资者的捧场。
四个月内,四家银行在香港资本市场均遭受冷落,创下中资银行在香港IPO平均认购比例的新低。国际资本看空中资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18个季度上升
商业银行IPO遇冷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中资银行资产质量与盈利前景的担忧。
这种担忧不是全无道理。以两家IPO的银行为例,尽管不良率的绝对值并不高,但上升的趋势令人不安。
浙商银行招股书显示,其不良贷款率近三年多持续上升,2012年底至2015年三季末,不良率分别为0.46%、0.64%、0.88%和1.22%。2015年三季末的不良率是2012年底的2.65倍,即便与2014年底相比,也上升近四成。
比整体不良率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浙商银行2015年底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高达4.03%,较上年同期的2.92%上升三成八;按照行业划分,制造业是浙商银行公司贷款中占比最高的行业。
天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出类似的上升趋势,2015年三季末不良率为1.49%,较上年同期上升接近四成。
这两家银行不良率攀升只是中国银行业近年来不良率走高的一个缩影。面包财经查阅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相关数据发现,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从2011年3季度以来逐季度上升。从2011年9月底的4078亿上升到2015年低的12744亿,5年内增加8666亿,连续18个季度上升。不良率则从2012年1季度的0.94%上升到2015年底的1.67%,连续16个季度上升或者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