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化解银行不良:只有多管齐下才是“王道”

截至4月7日,A股共有1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15年财务报告,这些银行还对如何牢守风险底线和控制不良贷款增长提出有力建议。

机构人士表示,预计银行不良资产将进一步显性化,处置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的扩容、对债转股的探索,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等,均有助于金融业加快化解“不良”。

化解银行不良

多位地方银监局人士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未来将推动市场化、多样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收益权转让试点,加大运用押品信息平台,并根据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和当地经济金融环境,对不同地区的金融业分支机构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差异化的不良贷款容忍度目标,促进不良处置的健康运行。

不良贷款加速暴露

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都已披露2015年经营状况,不良贷款率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其中,中国银行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43%,比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较年初上升0.37个百分点。此外,招商银行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68%,比年初提高0.57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1.60%,较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

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多数机构评估认为现在正处于加速暴露阶段。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位列多家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度前两位。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出现加速增长迹象。如招商银行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增量的62%集中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除受制造业和零售业影响外,还源于煤炭等价格下跌,以及资源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出现贷款违约。”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

不少上市银行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银行表示,2016年将全力化解风险,完善风控体系;统筹优化不良化解方案,用活政策,激活资源,盘活存量,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式化解不良资产。工商银行提出,要探索通过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平台等创新方法,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光大银行则明确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客户的压缩退出目标,加大风险排查预警和管控力度,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加大清收化解力度,提升存量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