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跨境电商有望迎来缓冲期 但仍有挑战

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因为政策迎来变数。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中“通关单新政”将在上海等10个跨境试点城市暂缓,其他税率及正面清单政策保持不变。如此,跨境电商企业将迎来一年时间的缓冲期,不过,新政暂缓并非一劳永逸,资源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行业的主旋律。

新政暂缓?

消息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海关及商检接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核验通关单政策暂缓一年”的上级通知,随后,各地关检部门相继通知跨境电商企业。根据这一“内部通知”,从新政开始执行后的一年内,包括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等在内的10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将按照新税制征税,但商品“一线”进区时免于核验通关单。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式文件虽尚未公布,但这个“内部通知”相当于给了各试点城市及跨境电商企业一个过渡、转型的机会。在过渡期内,跨境电商企业要按照一般贸易监管的要求进行准备,一年之后(2017年4月8日起)则将严格执行一般贸易通关单管理。

昨日,多个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对是否已经收到“内部通知”不置可否,但却纷纷对上述消息表示欢迎。截至发稿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并未对该消息给予回应。

记者了解到,参照此前财政部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商品“一线”入区需提供通关单的规定,跨境电商在监管方式上与一般贸易无异,通关单、检验检疫、产品备案等成为跨境电商从未面对过的新难题,缺乏相关检验资质故引发当前不少平台出现“库存告急”的局面。甚至有消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在实施一个月有余的时间内,行业平均交易额下降了40%-50%,影响比较小的企业也下降了20%-30%。

企业调整

一旦新政暂缓执行,跨境电商企业将获得调整良机。记者了解到,此前不少受新政影响较大、主营保税进口模式的企业,已经着手转战一般贸易进口模式,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加码海外仓,希望通过海外直邮的方式缓解新政冲击。这一举措也导致了中国香港、欧美等地的海外仓价格大涨。

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表示,唯品国际将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海外直采、品牌方直接合作、自建仓储等多重措施,降低商品成本,在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则表示,平台的保税进口业务占比仅为10%-20%,受新政影响较小,目前在深化C2C买手制度,借新政之机优化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的国际直邮服务,提高空运时效。

另有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会利用这一年政策缓冲期,让平台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供应链、与海外供货商达成合作,“最重要的是获得商品的原产地证、合同、发票等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不具备的相关文件”。

尤其是对于化妆品、保健品等监管严格的商品,这样才能丰富平台SKU,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仍有挑战

新政暂缓的消息目前尚未出台,依旧可能存在变数。而寄希望于政策改变显然不如企业自身主动改变更切合实际。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看来,对于企业来说,新政出台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是逐渐认知和适应政策的过程,“政策刚刚出台时,各大平台认为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鼓励跨境电商发展,对于新政相对乐观。不过,伴随正面清单的出炉,促使跨境电商监管方式与一般贸易相同,各个跨境电商又开始极度悲观。随后,伴随第二批正面清单出台,及海关总署等部门对政策的进一步解读,跨境电商企业开始慢慢适应政策”。

不过,逐步适应也意味着面临挑战。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跨境电商从业者看来,对于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巨头来说,政策对其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对于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平台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加之政策不稳定,必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是行业的整合期,阿里、京东等大平台或许开启收购兼并模式,中小型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不小。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